话术大全
  • 销售话术
  • 汽车话术
  • 房产话术
  • 客服话术
  • 电销话术
  • 保险话术
  • 理财话术
  • 邀约话术
  • 招聘话术
  • 赞美话术
  • 招生话术
  • 淘宝话术
  • 面试话术
  • 回访话术
  • 导购话术
  • 贷款话术
  • 微商话术
  • 催款话术
  • 聊天话术
  • 促销话术
  • 招商话术
  • 微信话术
  • 投资话术
  • 自媒体话术
  • 销售管理
  • 销售技巧
  • 网络营销
  • 营销方案
  • 渠道销售
  • 团队建设
  • 团队精神
  • 团队口号
  • 团队名字
  • 执行力
  • 心态管理
  • 团队协作
  • 提成方案
  • 管理系统
  • 出差管理
  • 销售利润率
  • 会议营销
  • 销售必备
  • 销售故事
  • 销售口号
  • 销售书籍
  • 销售名人
  • 销售名言
  • 销售计划
  • 销售总结
  • 销售合同
  • 祝福短信
  • 销售心得
  • 销售日志
  • 销售心理学
  • 销售视频
  • 促销方案
  • 推广方案
  • 年会方案
  • 培训方案
  • 活动方案
  • 拓展方案
  • 营销策略
  • 销售流程
  • 售后服务
  • 职场天地
  • 职场法则
  • 职业规划
  • 面试技巧
  • 职场故事
  • 住房公积金
  • 生育保险
  • 工伤保险
  • 失业保险
  • 医疗保险
  • 养老保险
  • 劳动法规
  • 感谢的话
  • 时间管理
  • 升职加薪
  • 跳槽攻略
  • 拓展心得
  • 职场英语
  • 创业故事
  • 就业前景
  • 职场维权
  • 职场笑话
  • 企业管理
  • 岗位职责
  • 员工手册
  • 员工福利
  • 规章制度
  • 绩效管理
  • 企业文化
  • 领导艺术
  • 企业战略
  • 品牌经营
  • 人力资源
  • 财务管理
  • 工作管理
  • 小游戏
  • 辞职报告
  • Excel教程
  • 转正申请书
  • Word教程
  • PPT教程
  • WPS教程
  • 表扬信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放假通知
  • 工作证明
  • 离职证明
  • 竞聘演讲
  • 领导致辞
  • 员工评语
  • 开场白
  • 自荐信
  • 求职信
  • 请假条
  • 任命通知书
  • 检讨书
  • 励志名言
  • 青春励志
  • 励志口号
  • 励志演讲
  • 励志作文
  • 高考励志
  • 名人名言
  • 励志签名
  • 励志英语
  • 励志格言
  • 励志语录
  • 励志网名
  • 励志对联
  • 励志诗句
  • 座右铭
  • 励志歌曲
  • 励志人物
  • 励志电影
  • 励志故事
  • 为人处事
  • 经典台词
  • 人生哲理
  • 励志书籍
  • 演讲口才
  • 销售口才
  • 领导口才
  • 职场口才
  • 名人口才
  • 主持人口才
  • 恋爱口才
  • 演讲手势
  • 即兴演讲
  • 少儿口才
  • 口才训练
  • 消除紧张
  • 礼仪大全
  • 商务礼仪
  • 会议礼仪
  • 坐姿礼仪
  • 礼仪常识
  • 个人礼仪
  • 社交礼仪
  • 服务礼仪
  • 涉外礼仪
  • 着装礼仪
  • 电话礼仪
  • 西餐礼仪
  • 中餐礼仪
  • 面试礼仪
  • 公关礼仪
  • 鲜花礼仪
  • 握手礼仪
  • 接待礼仪
  • 敬酒礼仪
  • 读《游戏力》有感2000字

    发表时间:2022-04-24  热度:
    读《游戏力》有感2000字

      读《游戏力》有感2000字

      陈静/长沙市十五中

      开学那段时间,我利用一些碎片式的时间拜读了《游戏力》这本书。这本书是由美国的劳伦斯科恩博士著写,李岩老师翻译的。应该说,这一次有一半的内容我是第二次阅读,上一次阅读发生在我与女儿紧张的亲子关系期间,所以,朋友为我推荐了这本书。后来,我在学习如何培养孩子情商力的课程中,也看到台湾心理学博士张怡筠在她的亲子情商课中极力推荐了这本书。这本书在当时给了我极大的力量,在与作者无声的对话中,我惊叹地发现他是一位这么了解孩子的心理学家,他所说的很多故事似乎都曾经发生在我和我女儿身上,我恍然大悟原来一直是自己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来与孩子建立联结和进行沟通,所幸孩子还小,我还有很多时间改正自己从前的错误,实践书中的方法。

      本书分为15章,前三章讲的是游戏力育儿方式的重要性和意义,讲了成人应该努力加入孩子的世界、与孩子建立联结。第4―11章介绍了不同的游戏有着它不同的目的,以及各自不同的游戏方法和游戏规则。比如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就要给孩子玩更多有力量的游戏;比如怎样陪男孩玩角色置换的游戏、疏通男孩子的心理和情感,比如如何陪孩子们有效又有次序地玩打闹游戏,以及如何在游戏中给女孩以勇气,给男孩以关怀。作者还介绍了如何判断一个新的游戏是否是个好游戏的标准,也讲到游戏的关键时间,也就是什么时候应该跟随孩子,什么时候要去主导孩子(在必要时),最后还讲到怎样加入你不喜欢的游戏,但恰恰这个游戏又是孩子很需要的,是亲子关系重建联结的重要方法。接下来的3章,作者讲述了孩子平时压抑的一些情绪情感,如发脾气、愤怒、恐惧、焦虑、哭泣和哼哼唧唧,成人该如何应对,成人该如何翻译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和需求,相对于一味地惩罚,更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判断力,给出明确的界限并且尽量事先预防。而当多个孩子发生“手足相争”的情结时,又该如何给每个孩子蓄满空杯。最后,作者介绍了当成人自己身陷孤寂与无力,该怎么样蓄满我们自己的杯子,又怎么样帮助其他的父母,比如建设游戏力互助社团等。

      应该说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亲子教育书籍,对于培养孩子的情商,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都非常有帮助。我的女儿不到七岁,是个性格外向,活泼好动,但心思敏感同时做事很磨蹭的孩子。每次看到她在上学前和我十分犯困的午睡前不断地磨洋工,在我尝试了无数遍的三令五申都感到无用后,我最后都只能通过“狮吼功”取得短暂成效;每当她不断地重复某一个要求围着我哼哼唧唧,或者因为一件不快乐的事情而持续不断地嚎啕大哭时,我那压抑已久的情绪早已崩溃,家庭画风常常是一个人暴怒,一个人默默地忧伤,孩子变得越来越胆小,亲子关系也剑拔弩张。

      后来,在《游戏力》的启发下,我学习了作者的很多游戏,并且也和孩子一起发明了很多新的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重修我们的亲子关系,重新和女儿建立联结。比如,我发明了“小蚂蚁”的游戏,为了让孩子恢复往日的自信,我变成一只小蚂蚁,边唱歌边追逐她,她可以躲在她所谓的“小房子”里,当然,到处都是她的小房子;她可以随时手插胸前表示防护盾;她可以随时解除防护来“袭击”我。在各种“不平等的条约”下,孩子获得了充分的力量,通过与我有距离的接触,我们的联结又逐渐建立起来,这个游戏现在变成我们每天晚饭后必玩的项目,每次孩子都会玩得很开心,然后将她的杯子蓄满继续迎接生活中的其他挑战。我们还会玩角色置换的游戏。有时她当妈妈,我当女儿,她会模拟自己曾经犯错的场景,然后温柔地告诉我要我下次做好就可以;有时她会故意要我当个发脾气的妈妈,我就会假装生气:快起床!再磨磨蹭蹭我就#¥&*%……她会在哈哈大笑中起来,然后很快地穿好衣服。

      我们还约定了“音乐唤醒法”,我用她喜欢的歌曲唤醒她起床,歌曲停下,她就会愉快地起床;孩子还发明了“小人跳跳跳”的游戏,她可以随意跑,随意跳,我只能走着去追逐她,当然,她也可以随时防护盾。还有每次检查作业前,她会扮演老师,还会模拟叮铃铃的铃声(如果是以前,我是断然忍受不了这一分钟的铃声的,因为我总是很赶时间,而事后总是要花更多的时间来修补我们的亲子关系),但当她快乐地当起老师,她会很愉快地给我讲解他今天学的知识,一切的一切,就自然变得轻松而且愉悦了。

      有些话,也许孩子永远也不会和你说,但在游戏中他却在用另一种语言表达着自己真实的想法;有些伤害,也许我们永远也不知道,或者即使知道却不知如何抚平孩子的伤痛,而在游戏中孩子就可以得到力量、得到帮助,缓解他们所遭遇的无力、失望、悲伤甚至是恐惧的情绪。比如,因为在班上看过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我女儿有一段时间很喜欢王二小,却也非常害怕日本人,怕他们晚上会带着枪来抓捕我们。这真实地反映了孩子心底的恐惧和无助。我和她爸爸商量,我们两个扮演日本人,她和弟弟当中国人,每次我们傻傻地攻击中国人(即便带着所谓的道具枪),我们都被她和弟弟打得落花流水,我们每次都把自己扮演得又傻又不堪一击,这样玩了几次,到现在都再没听她说过害怕日本人,她说日本人好傻。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要陪伴和帮助孩子,我们通常要做的,其实只是让自己暂时也成为一个孩子。比起我之前不下十次苍白的说教:“日本人是不可能带着枪来中国的”,不如陪她玩一场游戏来得有效得多。

      三岁孩子需要游戏,十三岁孩子一样需要游戏。作为一名教师,我在自己的课堂当中,尝试过分组竞赛,尝试过拼图比赛,尝试过在课堂中插入音乐环节,又尝试过美术绘图环节。实践证明,在快乐中学习的效率总是高过情绪平平的课堂,而课后又能与孩子们建立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这也为孩子爱上你的这门学科奠定了基础。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餐时代,什么都讲究快节奏,就连孩子的成长,也希望能成为一夜之间就能完成的事情,以为三岁的孩子可以像七岁孩子一样听得懂那么多规矩;以为只要多说教,七岁的孩子就可以像十一二岁孩子一样,听得懂并且做得到,以为十一二岁的孩子可以通过说教就让教育变成一劳永逸的事情。我们忘记了孩子在每个阶段都有他应该有的样子,忘记了该用孩子的语言和他们交流。而游戏,就是孩子最好、最真的语言。让我们放低姿态,静下心来,用心陪伴孩子,用心和孩子交流,时光不语,静待花开。让孩子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吧!

      2017年10月16日

    转发.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图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