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往往会对员工说,这个项目你跟进一下或者说这个任务要在一个星期之内完成。但“跟进一下”是什么意思?管理者并没有把要“跟进”到什么程度给员工说清楚,在执行过程中,我们不能奢求每个上司都能把“跟进到什么程度”说的很清楚,但是我们能决定的是,自己会用怎样的态度去对待这个任务。
往往在执行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员工只是停留在“做”的表面层面上,却忽视了“做好”的结果层面。
那么,要怎样才能保证“做好”呢?
我认为:就是从接到上级指令开始到任务结束的每一个环节都100%到位。
记得十几年前,我还在一家企业打工,年终的时候公司开了一个隆重的表彰大会。那时的我,年轻气盛,总会自以为是。虽然知道那些获奖的人都非常优秀,但自认为自己做的也很不错,却没有获奖,略有点失望,还不太服气。表彰大会结束以后,我的上司可能看出了我的失望,便问到:“小蒋,你说说看,你平时的工作和那些受表彰的员工有什么区别?”我说:“没有什么区别啊”?上司又说道:“你如果能够找到你们之前的区别,那么我想获奖的人应该是你”。接下来我便花了一些时间,细致的观察和比对,发现了一个我不太情愿接受的事实:获奖的人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每一个环节的时候都比我要细致,从而保证了100%的结果,呈现了自身的优秀。而我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每一个环节的时候都略有粗心和疏忽的地方,导致了过程打折,结果下降。自从这件事之后,我就下决心做一个执行到位,100%执行的人,在这里小蒋总结了两点建议,供那些需要提升个体执行力的人参考:
一、执行到位,养成一开始就把事情做到100%的习惯
可能管理者在交给你任务的时候没有明确告诉你他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但是你必须要明确你要给管理者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他才会满意。既然管理者把任务交给了你,那就代表了他对你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为了回报这份尊重,你也要做到执行到位。如果你只是想要尽快完成管理者交给的任务,却不去考虑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不去想在执行过程中有多少有效、有意义的执行,那绝对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亵渎,对管理者的一种亵渎。任何一个工作,只要你接受了,你就有责任把他执行到位,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100%,让自己满意,让管理者满意,让企业满意。
二、为自己执行,不轻言放弃
有一个人很是让我敬佩,因为25岁那年,他不辞劳苦,历时18年,行程5万里,到印度取真经657部,一生译经1335卷,成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法相宗创始人、思想家、哲学家、翻译家、旅行家、外交家、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这个人就是唐代著名高僧玄奘,他的贡献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还有一个人也更让我敬佩,他6岁到济南投奔叔父季嗣诚,入私塾学习,10岁开始学英文,在高中开始学德文,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惟一的终身教授。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在世界被许多人尊重,并被一些人奉为中国的“国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这个人叫季羡林。
在现代职场,仅有知识不会成功,因为学历已经不再是搏击职场的通行证;仅有口才不会成功,因为不会说话的人也能成就一番伟业;仅有机遇不会成功,因为时势只能造一时的英雄。
现代职场的精英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不缺智慧,也不缺目标,更不缺计划,但惟独缺的是能够坚持到底每天都重复或者创新的行动力,职场的起点一定不是口号,职场的过程也一定不能是浮云,职场终点更不能是一种想象,职场的历程只能是一种具体的行动。
一个人的命运不会因为你计划了多少而改变,只会因为你做到了多少而改变;行动的真正意义是个人成功路上每天都要重复的标准动作。
首先,行动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一百个决定,不如一个行动,再渊博的知识,不如一个行动,再好的想法,也要付出行动才又可能实现。当人们还在争论到底是行动重要还是知识重要的时候,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冷静地断言:“管理是一种实践”,而且“行动大于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