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术大全
  • 销售话术
  • 汽车话术
  • 房产话术
  • 客服话术
  • 电销话术
  • 保险话术
  • 理财话术
  • 邀约话术
  • 招聘话术
  • 赞美话术
  • 招生话术
  • 淘宝话术
  • 面试话术
  • 回访话术
  • 导购话术
  • 贷款话术
  • 微商话术
  • 催款话术
  • 聊天话术
  • 促销话术
  • 招商话术
  • 微信话术
  • 投资话术
  • 自媒体话术
  • 销售管理
  • 销售技巧
  • 网络营销
  • 营销方案
  • 渠道销售
  • 团队建设
  • 团队精神
  • 团队口号
  • 团队名字
  • 执行力
  • 心态管理
  • 团队协作
  • 提成方案
  • 管理系统
  • 出差管理
  • 销售利润率
  • 会议营销
  • 销售必备
  • 销售故事
  • 销售口号
  • 销售书籍
  • 销售名人
  • 销售名言
  • 销售计划
  • 销售总结
  • 销售合同
  • 祝福短信
  • 销售心得
  • 销售日志
  • 销售心理学
  • 销售视频
  • 促销方案
  • 推广方案
  • 年会方案
  • 培训方案
  • 活动方案
  • 拓展方案
  • 营销策略
  • 销售流程
  • 售后服务
  • 职场天地
  • 职场法则
  • 职业规划
  • 面试技巧
  • 职场故事
  • 住房公积金
  • 生育保险
  • 工伤保险
  • 失业保险
  • 医疗保险
  • 养老保险
  • 劳动法规
  • 感谢的话
  • 时间管理
  • 升职加薪
  • 跳槽攻略
  • 拓展心得
  • 职场英语
  • 创业故事
  • 就业前景
  • 职场维权
  • 职场笑话
  • 企业管理
  • 岗位职责
  • 员工手册
  • 员工福利
  • 规章制度
  • 绩效管理
  • 企业文化
  • 领导艺术
  • 企业战略
  • 品牌经营
  • 人力资源
  • 财务管理
  • 工作管理
  • 小游戏
  • 辞职报告
  • Excel教程
  • 转正申请书
  • Word教程
  • PPT教程
  • WPS教程
  • 表扬信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放假通知
  • 工作证明
  • 离职证明
  • 竞聘演讲
  • 领导致辞
  • 员工评语
  • 开场白
  • 自荐信
  • 求职信
  • 请假条
  • 任命通知书
  • 检讨书
  • 励志名言
  • 青春励志
  • 励志口号
  • 励志演讲
  • 励志作文
  • 高考励志
  • 名人名言
  • 励志签名
  • 励志英语
  • 励志格言
  • 励志语录
  • 励志网名
  • 励志对联
  • 励志诗句
  • 座右铭
  • 励志歌曲
  • 励志人物
  • 励志电影
  • 励志故事
  • 为人处事
  • 经典台词
  • 人生哲理
  • 励志书籍
  • 演讲口才
  • 销售口才
  • 领导口才
  • 职场口才
  • 名人口才
  • 主持人口才
  • 恋爱口才
  • 演讲手势
  • 即兴演讲
  • 少儿口才
  • 口才训练
  • 消除紧张
  • 礼仪大全
  • 商务礼仪
  • 会议礼仪
  • 坐姿礼仪
  • 礼仪常识
  • 个人礼仪
  • 社交礼仪
  • 服务礼仪
  • 涉外礼仪
  • 着装礼仪
  • 电话礼仪
  • 西餐礼仪
  • 中餐礼仪
  • 面试礼仪
  • 公关礼仪
  • 鲜花礼仪
  • 握手礼仪
  • 接待礼仪
  • 敬酒礼仪
  • 电影东京审判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2-04-24  热度:
    电影东京审判观后感   篇一:电影东京审判观后感
      
      许久没看过这么好的片子。两个小时,心,始终在激荡着。
      
      一部严肃的历史题材片而已,结果又明明是天下大白的,不存在任何悬念。那么,这么牢牢吸引着我的究竟是什么?是时刻要喷涌而出的爱国热情?是渴望看到对犯下滔天罪恶的罪犯们的惩罚?是体会着十几年屈辱终于终结之后的痛快?一段惨痛的侵华史、一位爱国心切的中国法官、一群死而不僵的日本战犯、一场马拉松式的审判,加上盛气凌人的盟国法官与迷茫的战败国民众,最后还有直指当下的主题升华――一部极富中国特色的主旋律电影《东京审判》就这样诞生了。
      
      故事说的是在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经审判日本战犯的情况,是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的第一次成功地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尊严的故事。按照有关国际公约和规定,国际社会组成东京军事法庭,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严重战争罪行的日本战犯进行国际审判。法庭由中、美、苏、英、法、印度、澳大利亚等11国指派的11名法官组成。通过慎重选择,中国政府指派学识渊博、人品高尚的梅汝参与东京军事法庭,代表受害的4亿多中国人民远赴东京,“在侵略者的国度对侵略者实行正义的审判”。
      
      1946年3月20日,受中国国民政府的委任,作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中国法官,梅汝飞抵东京。在历时两年半开庭八百多次的漫长过程中,梅先生始终坚持法律原则,有礼有节,在“法官席位之争”、“起草判决数”和“坚持死刑处罚”等关键时刻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利益,赢得了世界的赞赏与尊重,出色完成了任务。
      
      略知那段残酷历史的中国人也许都或多或少有些仇视日本,《东京审判》只是一段历史的忠实再现,导演、演员都没有刻意去渲染夸大那种个人情绪。我作为一个观众,心却自始至终是攥紧的。大检查官梅汝,检察官向哲浚,检察官倪征燠,他们在国际法庭上表现出来的智慧和风骨,挺直的是当时潺弱的中国的脊梁。那场审判历时两年有余,只要有一点点的疲倦匮乏,历史也许就要改写了。
      
      电影给我最震撼的镜头有几处:
      
      第一当时的盟军总部把法官的座位排序都定下来,当中是庭长澳大利亚法官卫勃,右手边上是美国法官,左边是英国法官,再旁边是中国法官。中国法官梅汝当时就对这个问题提出意见来,说这个安排他不能同意,因为从日本的战争来讲,中国的牺牲最大、人员伤亡最大、财产损失最大、历时最久,所以在这样一个法庭上,中国竟然放在英国的边上,这是不合理的。中国法官梅汝为了争取中国的第二座次席位与主法官进行了三次辩论。在第二次的时候,主法官卫勃问梅汝“是不是你的国家和政府也同意你的提议呢?” 梅汝回答说:“如果我的政府不同意,那我就辞职。”(www.huamate.com)几经波折,在刚烈的梅汝面前,卫勃只得答应了他的正当要求。代表中国的梅汝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彰显了一个民族的气节,也唤起了他早已准备已久的斗志。这样的一种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
      
      第二是倪征燠对板垣征四郎的审讯。在法庭上,他咄咄逼人,冷静且机智地把对手带入自己的埋伏圈,进而一步步猎杀,最终,他不但把板垣征四郎的罪行一一揭露,还指东打西,将土肥原贤二的罪行也一并揭穿。中国检查团打了非常精彩的一仗。
      
      影片结尾处,审判的最后阶段,梅汝就是否对战犯们动用死刑而与盟国法官们再起分歧,梅汝在多数法官立意轻判所有战犯的情况下,发表了最后一次陈词。他用一只盛水的玻璃杯,告诉法国法官,尊重权利就要更加尊重人权,尊重生命,因为人创造了人类文明;同印度法官激辩佛的真义;请所有法官思考“什么是法律,什么是宽容?”。梅汝坚定的告诉他们“佛告诉人们怎样可以上天堂,但法律告诉人们,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会被判处死刑!如果长达两年,多达817次的庭审已经证实了战犯有罪,那么他们就该受到法律的严惩!”影片中梅汝还说“文明是人类创造的,罪恶也是人类创造的――真希望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人都能明白此理,都能践行此理。”11个法官,最后的投票表决,一个又一个的否定死刑,梅汝的眼里开始流露出一丝的绝望,直到最后一票,决定了6:5,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做出判决,以东条英机为首的七名战犯被处以绞刑……
      
      在宣判之后,有一段梅汝的独白“……至今我都不敢回想,如果赞同死刑的法官里不到六票的话,我会怎么样,中国人会怎么样,世界会怎么样……我只能说,我尽力了……”一切应了东京审判的结局,恶者归罪,善者沧桑,中间的艰难曲折,只有在舔舐伤口时,不时闪回。毕竟结局是公正和惊世的。
      
      在这部电影里面,高群书做了一个大胆而创新的突破与尝试,把香港台湾的明星安在一个沉重而严肃的历史题材的电影里,而非娱乐性质的电影里。除了出演倪征燠的英达是大陆演员以外,其他主要角色的扮演者都来自港台。饰演梅汝的刘松仁;饰演向哲浚的曾江;饰演忏悔的日本老兵的曾志伟…… 影片由于题材的缘故,该片更是动用了国际明星阵容,在片中饰演公诉人的美国演员是百老汇的实力派演员丹尼尔热斯基,他沉著并极具爆发力的表演在拍摄时常常获得全场热烈鼓掌。此外日本战犯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土肥远贤二,松井石根,日本律师广濑一郎均由日籍演员出演。多国演员演绎六十年前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法庭传奇,锐利生动,浑然天成,看不出他们表演的痕迹,从技术上讲是这些老戏骨演技精湛,但我更愿意相信,他们也是被这段历史震撼,也是被这些美好打动,当然同时也显示了导演高群书把握演员的深厚功力。
      
      就像有人这样评论说:“花拳绣腿在电影的江湖里大行其道的时代,拍这样一部片子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历史本身就是一块硬骨头。”
      
      在当今的社会,太多人需要补上这么一课,在审判中让我们再回望历史,无论哪个中国人都不会无动于衷!。中国很多的电影导演,根本缺乏对电影的责任感和对社会和历史应当背负的义务,完全没有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他们大多不了解自己要拍摄的电影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不清楚真实的历史是什么样的。他们除了单纯意义上的电影知识,根本缺乏哲学、历史、文化、社会、法律、美学知识,对自己所要表现的领域一无所知。不难想像,在现在这个歌舞升平的世界里,沉重古旧的历史怎有商业潜力?但导演高群书却一己勉力,坚持将片子拍完。中国,一个经历了南京大屠杀,一个在二战中付出千万生命的代价的国家,可以投资几个亿拍摄《十面埋伏》、《无极》,却没有能力拍摄一部真正震撼人心的二战电影,当导演高群书背着“卖身契”去拍一部审判日本人的电影时,我们中国人是怎样的表现?一个民族的强大,不只是有了钱,钱是富有不是强大!这是这个国家的耻辱,更是中国电影的耻辱。感谢高群书导演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提醒我们,有些事情是不能忘记的。
      
      有人说:“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历史的教训太深刻了,深刻到以至于中国不敢忘却;军国的上校你们“怀着恶意的趣味”从此也可以休矣,不要再拿彼此的生命来作游戏的筹码,难道只有在原子弹和绞刑架来问候了,才肯放下手中那一把带血的指挥刀吗?电影同时对从新在日本死灰复燃的军国主义提出了这样一个敬告:“战争的代价你们无法想象。那些妄图通过掩盖历史真相来美化战争的人,将与侵略者一起,当得永远诅咒。”
      
      有这样的一句话:“谁的记忆越深刻,谁的痛苦就越多,不论是国家之间,还是男女之间。”有些时候,为了眼前的欢乐,我们经常会忘记。然而忘记也同样是痛苦的根源,而此最终的结果一定是更深的痛苦。除了为电影里酣畅淋漓的胜利鼓掌,除了尽自己所能希望国家繁荣富强,小小的我们,至少能做的也必须要做的就是――永远铭记,铭记国家曾遭受的耻辱,铭记同胞们家破人亡的苦难。铭记不仅仅是为了尊重历史,更重要的是不再让历史重现。
      
      就像《东京审判》里梅汝所说的:“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就让我们记住这样的一段历史吧!
      
      篇二:电影《东京审判》观后感
      
      我出生在80 年代,家人也没有那个时期的经历,《东京审判》中所讲述的历史,也只是在学生时代的历史课本中略知一二。知道日本人炸死了张作霖的皇姑屯事件,之后的九一八事变开始了侵略战争,知道伪满洲国,知道南京大屠杀中30 万中国冤魂,知道珍珠港事件及之后的原子弹投放,也知道因此日本被迫投降,但是真的是在看过此片后才了解,死在日本侵略者屠刀下的竟然有250 多万中国人,日本国内在当时对在中国所挑起的战争消息对其国内的封锁令其国人对中国抱有那么大的误解和成见,在审判过程中竟然还有战胜国同战败国的君子协定,那些罪恶昭昭的战犯竟然还宣称自己无罪、没错,甚至如果活着仍会继续侵略战争。对于当年国际法庭对战犯的审判,真的是知之甚少,可以说是不知道,当然就更不知道参与那场审判的中国法官、检察官所面对的困境和压力了。
      
      片中的剧情给我的震撼有好多处,我就挑几处印象深刻的说说吧。
      
      剧情震撼一:法官座次―民族的荣辱
      
      法官座次安排是中方法官代表梅汝 体现维护民族荣辱的第一件事。各同盟国也许根本就没想到中方会就此事提出异意,并且会据理力争。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国际社会就没把中国放在眼里,他们以为安排中方代表参加就已经是对中国的厚待了,而且还没把中国安排在苏联代表旁边,这是很全面的考虑了。梅汝 第一次提出异意时,用的是很平和的态度,甚至以幽默的方式提醒法官团重视这个安排来表现对所有战胜国的尊重。第二次宣布座次的会议前,法官团秘书通知梅汝 准时并着正式法官袍参加会议时,他的凝思表现出他对公正安排的怀疑。果不其然,维持原来的安排。这次,梅汝 用行动表达了他的抗议,用力地合上笔记本,决断地起身离席,留下满场的谔然。如果此时,法官团还能如第一次那样以笑置之,那么,这场审判也就根本没有参与的必要了。韦博爵士追出向梅汝 解释,梅汝 慷慨激昂地表达出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所受的苦难最多、时间最长、损失最大,而且按照日本投降签署次序来安排座次也是最公平的。即使这样一个小问题,一个1 平方米大小的座位的安排,也象征着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及对死去的数百万亡灵的哀悼。韦博以这只是彩排供媒体拍照、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的决定及中美关系来试图打压梅汝 ,他没有放弃、没有屈服于权势,他说的“如果这些照片和报道传回国内,我的软弱令国人蒙耻”、“我对这是麦克阿瑟的决定表示怀疑”及“我会向我的政府申请,如果不获批准,我将自行辞职”充分表现了他维护国家尊严、民族荣辱的坚持。此段令观看的我情绪激昂,热泪莹眶。当最后公正的安排传来,他笑了,淡淡地说:“我不是斗士,只是一名普通的代表中国的法官。”代表中国的法官,意味着他要为中国做到一名法官应该做到事,尽到他的责任。梅汝 这个11人的法官团中最瘦小的法官,令所有其他法官对其肃然起敬。这也为最后量刑问题上,坚持法官的职责的演说打下了伏笔。
      
      剧情震撼二:当庭指控―为了民族可以做假证或者不作证吗
      
      在审判日本挑起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罪行这段中,中国检察组提供了前日本军务省军官田中隆吉作为证人。他所阐述的有据可查的事实及当庭对战争执行人的指认为最终的定罪提供了有力且可信的证据。辩方被此举打得措手不及,无力反驳,只能痛心地质问“你是日本人吗?”。是呀,在他们的民族立场上考虑,他们希望所有的日本人都站在大和民族这边来。但是,却是自己人来指控他们。所有的战犯可以厚颜无耻地宣称自己无罪,是不是他们的国民也应该跟着他们一起无视事实,为他们做假证或者不作证吗?如果这样的话,中国检察组也就没必要请到曾是小偷的证人,冒着被辩方质问“你强奸那名中国少女就不是出于自愿”的风险,为的是向法官团及世人展现日本侵略者残暴的行为。我震撼田中隆吉和德福能够顶着巨大的污辱和压力出庭作证,他们的勇气难能可贵。
      
      剧情震撼三:不要解释―要的就是你承认
      
      在审判板垣征四郎和东条英机时,中国检察组的倪征燠及季南就分别在提问时多次大声要求他们回答“是还是不是”。不需要他们那些满嘴歪理的解释,只要他们对他们做过的事的承认!中国检察组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这些事是他们做的,但是一定要战犯们亲口回答“是”,这样才能打垮他们的意志,推翻他们最初厚颜无耻地 “无罪”之说,让他们自己认罪。倪征燠对审判板垣征四郎和土肥原贤二运用的声东击西的战术对峙非常精彩,但我个人认为最有导向性的还是季南最后问东条英机的那个问题-- “如果你和你的同僚能够无罪释放,你们是不是还会继续发动这样的侵略战争?”,东条只能回答“是”,如果回答“不是”,那将推翻他一直坚持的他们做的都是正确的辩词。而这个“是”向法官团及世人展现了战犯对国际的威胁,同时也迫使东条英机承认了他们对中国发起的战争是侵略战争,而非他一直辩解的自卫战。
      
      剧情震撼四:手足式的侵略―狗屁理论
      
      战犯松井石根采用的是低调的、讲故事一样的态度解释对中国的侵略是出于手足般的爱护,是哥哥对弟弟教训式的提醒,而弟弟却一直不领情。这算是什么狗屁理论?!难道手足间的爱护、教训式的提醒就是哥哥去抢弟弟的家产、强奸弟弟家的女人、杀死弟弟家的家眷吗?如果这样的道理讲得通,那么,他们对珍珠港的袭击也就只是推倒了别人堆的沙堡,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放的原子弹也不过是在他家门口放的两颗烟花罢了。我真为他们的狗屁理论而震撼。
      
      剧情震撼五:文明与宗教―法律的原则,审判的意义
      
      在面对一群无视文明、莫视宗教的暴徒面前,在应该为冤魂伸张正义的法庭面前,某些法官竟然大谈特谈要坚持人类文明,要坚信宗教的宽恕。梅汝 所举的“杯、水”例子充分地向在座的法官表达出,当人类已遭灭顶,宗教的信徒性命无保之时,文明何在?宗教的宽恕和避佑何在?文明能够阻止战争吗?神明的宽恕能够保证侵略不再重演吗?法律制订的宗旨是什么?法律执行的原则是什么?而这场象征着法律的尊严与公正的国际审判的意义和目标是什么?就是为了公正地惩罚触犯法律的人,警示还有可能触犯法律的人。梅汝 在面对意见分歧巨大,而且可能令有罪之人不能被绳之以法的量刑的最终裁决时动容式的演说,非常之精彩,震撼力非常之强。
      
      《东京审判》确实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和收藏的影片,希望大家都能到影院看看,同时也希望发行的四个半小时的版本可以令整部片更加完整,弥补一些我的遗憾。
      
      篇三:电影东京审判观后感
      
      高群书执导的《东京审判》终于“震撼开庭”。电影选择在九一八事变75周年前夕震撼上映。这是一次隆重而庄严的纪念仪式,这更是电影人希望籍由《东京审判》向世界传达出的正义正气的力量。
      
      电影分两条线索交叉进行叙述,主线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现场,中国记者参与的一个普通日本家庭内部的变化冲突为副线。这样双线并进的设置,是对电影本体以及观众市场等诸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选择。从影片来看,法庭论辩这条线上的戏做的最为出彩,这也正是片名之所以为《东京审判》的原因。导演力求把当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过程情况真实的呈现出来。对照当年的真实影像资料,电影《东京审判》对史实的还原努力做到了极致。灯光,服装,置景十分细致,几乎是对史实的复制。主要演员方面,除了外形上和历史人物的相似以外,在表演上都抓住了各自角色的性格特点,表演十分到位。香港资深演员刘松仁,曾江、曾志伟的全情投入,使得梅汝、向哲浚、山口正夫这三个人物华彩异常,饰演倪征燠的英达在法庭论辩那场戏也是全片的一个高潮。
      
      《东京审判》这类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影片,在力求真实客观的出发点上面临的问题正是影片内部关系上的把握。怎样反映这段历史才能保持一个公正客观的视点,既不陷入过分激进的民粹主义又不至于失去力度转而落入泛人本主义?日本家庭线索的重要性在这里体现了出来。正是因为这条线索,战争带来的伤害得以从一个个普通人的视角娓娓道来,将饱受战争摧残下民族间,人与人之间一种极其微妙而又异常复杂的利益情感碰撞,真实地呈现出来。人类是战争的殉葬品,不论战争最终结果如何,人类永远都是输家。曾志伟、林熙蕾、朱孝天和谢军豪承担起了影片副线的主要发展。导演努力使影片达成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三者的统一,启用港台偶像明星的阵容增强《东京审判》电影的可看性,让生活戏中的人物鲜活起来。副线生活感情戏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法庭激烈论辩可能产生的视觉审美上的压迫感,法庭论辩和生活戏两条线齐头并进,时而相互穿插,正面的宏大的力量与细腻的情感相互交织,同时赋予影片以明晰的节奏感。
      
      法庭戏采用比较难处理的群戏方式来表现,影片让人印象深刻之处恰在于法庭戏上的论辩部分。影片赋予被审判的日本战犯以同等的话语权,让历史以其自身来呈现真实。当百般抵赖滔天罪行的东条英机被问及,如果再有一次那样的机会是否会再次发动战争时,东条英机那冷漠却异常肯定的“是!” 极具讽刺意味地让之前战犯们的狡辩不攻自破。战争,是伴随着整个人类历史的残酷与悲哀。它的产生和爆发离不开人,或许正是人类参与战争本身注定了战争的悲剧性,这是全人类的悲剧,因为战争带给人类的永远都不仅仅是肉体的创伤,容易被忽视的精神上的创伤往往带着深远的阵痛悄悄潜伏于人们心中,挥之不去。《东京审判》没有选择宏大的场面去表现战争中的冲突,而是选择了从细部着手,让历史的真相在一一确凿的话语下被客观呈现出来,这种客观沉着的冷静方式所带来的震撼效果却远胜于声嘶力竭式的讨伐。日本战犯们的罪行以及思想深处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罪恶在自己的话语辩白前,在历史的真相面前无所遁形。
      
      60年前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那场世纪审判,是中国人第一次在国际秩序中行使自己的权利,用法律的武器“手刃”了一批战争祸首。正如《东京审判》里梅汝以杯子和水来比喻人类和文明――人之不复存在,文明将焉附兮!梅汝曾经这样说:“如果不能处死战犯,则我以死谢国人!”正因为梅汝的智慧和坚持,日本战犯最终为了滔天的罪行,为了战争中无数的殉难者们,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惩罚永远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是希冀由东京审判对日本甲级战犯最终处以死刑判决所带来的对战争罪恶的一种震慑。正如导演高群书在导演阐述中所说,“我们将通过远东国际审判事件中以中国法官梅汝为代表的一组群像的行为和情感变化,着力于表现坚持法律公正,坚持惩罪扬善,坚持民族大义的宽广胸襟,着力刻画战争对人,对社会的影响,对个人情感的冲击和重建。”
      
      时至今日,国际社会上不和谐之声时有发出,《东京审判》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60年后的今天,在九一八事变75周年的今天,向世界再一次传达出是一种浩然长存于天地的正义的力量!传递了人类从心底深处发出的追求正义与和平的呼喊!
    转发.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图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