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事件,心中难了的痛
――《洛丽塔》观后感
文/初雪
今天看了电影《洛丽塔》(1997年版),看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故事讲述了在大学里靠教授法文为生的亨伯特年过中年,自从年幼时的初恋女友死后,心中总藏着一个温柔而猥亵的梦魇。一次偶然机缘,他成为了夏洛特的房客,他疯狂地爱上了夏洛特年仅14岁的女儿洛丽塔。而与此同时,夏洛特也看中了亨伯特,一心要为自己和女儿找个靠山。为了能够继续跟心中的精灵――洛丽塔生活在一起,亨伯特违心娶夏洛特为妻,但最终夏洛特还是发现了亨伯特对自己女儿的迷恋,愤怒的夏洛特冲出家门,却遭遇车祸身亡。于是,亨伯特带着洛丽塔开始了一段美国高速公路上到处逃窜的乱伦爱情……后来,洛丽塔因对亨伯特厌倦而离开了他。影片最终以悲剧收尾:男主因杀人被逮捕,而女主也因怀孕生产而死。
电影讲的是一个畸形的爱情故事。男主将对初恋女友纯真的爱转移到了洛丽塔身上,正是这种深藏心底的"未完成的爱",导致了男主对小女孩的迷恋,以及后来一次次的发生关系,甚至在她结婚之后还给她钱,想要带她走。多年后,当男主找到小女孩时,发现她已经结婚,将为人母,而他暗示她跟自己走,被小女孩拒绝时,男主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如果说初恋女友的死亡是一次伤害,那么洛丽塔的拒绝是对他心灵的二次伤害,他的心灵在第二次伤害中没有得到治愈,而是彻底崩溃了,这就导致了他后来的疯狂行为。这种迷恋不是单方面的,小女孩对男主也有迷恋,这种迷恋源于小女孩的问题家庭:她没有父亲,和母亲关系又不好,缺乏温暖和关爱导致了她的叛逆、早熟以及对性关系的随意……所以,当男主对她表现出迷恋的时候,她不是拒绝,而是回应和配合。而这种迷恋,并非真爱,不过是一种补偿,补偿曾经缺失的父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迷恋和随意的性关系甚至是一种少女的无助――看似不在意的外表下面,包裹的是一颗伤痕累累的心。特别是她母亲离世后,她几乎没有痛痛快快地去哭,去发泄;而是收拾起自己的悲伤,将其压抑下去,甚至拿性关系缓解深藏在心底的悲伤。
一般人看这部电影,或许觉得是乱伦又混乱的畸形关系,但是从心理咨询角度,要客观地看待人物,不能加以道德批判;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人物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成因,从而对症下药,进行治疗。这部电影反应的是典型的"未完成事件"对人的影响。"未完成事件"源于20世纪初诞生于德国的完形心理学(也称格式塔心理学)学派,这个学派主要强调此时此刻,充分学习、认识、感受现在这一刻。人在早年时候,或许会有一些未被满足的需要,这些未被满足的需要一般很难被察觉到,它们常常潜藏于"无意识"中;但是当遇到同样情景时,它又会浮现出来,对人的行为产生很重要的甚至负面的影响。
影片中的男主最后杀害了拐走女孩的老男人,实施了最终报复。他在潜意识里把当年夺走女友的疾病投射到那个老男人身上,通过"杀死"他这种极端方式完成了他的"未完成事件",以悲剧的形式治愈了自己,获得了心灵的救赎。
为了避免悲剧的发生,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克服"未完成事件"对我们的影响呢?
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觉察能力,多关注自己"当下的"情绪,将潜意识意识化。当重陷"未完成事件"时,旧有的思维模式和情绪会重新涌起,接近那个未完成的需求时,我们可能会体验到"内心被电了一下"的惊慌与焦虑,这种惊慌与焦虑,就是被卡在"未完成事件"上的典型反应。此时,想要保持压抑、遗忘这一原初需求的状态,和想要打开它或者满足它的欲望,在这个点上交战。此刻,如果我们意识到了,就会抵达并且感觉到那个被卡住的"点";这时,就需要引导自己,帮助自己在其中探索、选择,以便使这一"未完成事件"真正完成,成为一种新的生命体验。
要学会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不足,接纳自己经历的痛苦。面对未完成事件,人们通常会采取否认、压抑、情感隔离等防御机制,这样就把创伤事件压到潜意识里去了,变成一个随时可能再引爆的炸弹。因此,我们不能刻意回避"未完成事件",要回到"未完成事件",真正接受它们――即使它们使你如此痛苦。有勇气去重新经历那些生命里的每一个"未完成事件",平静看待那些经历过的事实,才能在生命里开始拥有智慧。当你客观平静地面对那些"未完成事件",通过接纳自己的无力和不完美,使得应激事件造成的创伤停留在意识层面;你将不再怨天尤人,你会为自己的思想、情绪、人际关系和生命里的每一个结果负责;因此,你也能得到心灵的最大自由。
还要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平时多看书,特别是心理学或者个人修养提升方面的书,多对书的内容进行内化、践行。"腹有诗书气自华",用多读书来填补内心,灌溉自己的精神之花,提升自己的气场。看的书多了,经常思考了,内心自然会丰盈充实,自省能力和觉察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参考文章:
1、《没有人可以逃开他心灵中的"未完成事件"》(文章来源:愉悦心灵公众号:yyxlife)。
作者简介:
文字作者:
初雪,教育工作者,"郑亚楠心灵工作坊"创始人。喜欢读书写作,热心传播美文,主张"以一片纯真之心发现美,传递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