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术大全
  • 销售话术
  • 汽车话术
  • 房产话术
  • 客服话术
  • 电销话术
  • 保险话术
  • 理财话术
  • 邀约话术
  • 招聘话术
  • 赞美话术
  • 招生话术
  • 淘宝话术
  • 面试话术
  • 回访话术
  • 导购话术
  • 贷款话术
  • 微商话术
  • 催款话术
  • 聊天话术
  • 促销话术
  • 招商话术
  • 微信话术
  • 投资话术
  • 自媒体话术
  • 销售管理
  • 销售技巧
  • 网络营销
  • 营销方案
  • 渠道销售
  • 团队建设
  • 团队精神
  • 团队口号
  • 团队名字
  • 执行力
  • 心态管理
  • 团队协作
  • 提成方案
  • 管理系统
  • 出差管理
  • 销售利润率
  • 会议营销
  • 销售必备
  • 销售故事
  • 销售口号
  • 销售书籍
  • 销售名人
  • 销售名言
  • 销售计划
  • 销售总结
  • 销售合同
  • 祝福短信
  • 销售心得
  • 销售日志
  • 销售心理学
  • 销售视频
  • 促销方案
  • 推广方案
  • 年会方案
  • 培训方案
  • 活动方案
  • 拓展方案
  • 营销策略
  • 销售流程
  • 售后服务
  • 职场天地
  • 职场法则
  • 职业规划
  • 面试技巧
  • 职场故事
  • 住房公积金
  • 生育保险
  • 工伤保险
  • 失业保险
  • 医疗保险
  • 养老保险
  • 劳动法规
  • 感谢的话
  • 时间管理
  • 升职加薪
  • 跳槽攻略
  • 拓展心得
  • 职场英语
  • 创业故事
  • 就业前景
  • 职场维权
  • 职场笑话
  • 企业管理
  • 岗位职责
  • 员工手册
  • 员工福利
  • 规章制度
  • 绩效管理
  • 企业文化
  • 领导艺术
  • 企业战略
  • 品牌经营
  • 人力资源
  • 财务管理
  • 工作管理
  • 小游戏
  • 辞职报告
  • Excel教程
  • 转正申请书
  • Word教程
  • PPT教程
  • WPS教程
  • 表扬信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放假通知
  • 工作证明
  • 离职证明
  • 竞聘演讲
  • 领导致辞
  • 员工评语
  • 开场白
  • 自荐信
  • 求职信
  • 请假条
  • 任命通知书
  • 检讨书
  • 励志名言
  • 青春励志
  • 励志口号
  • 励志演讲
  • 励志作文
  • 高考励志
  • 名人名言
  • 励志签名
  • 励志英语
  • 励志格言
  • 励志语录
  • 励志网名
  • 励志对联
  • 励志诗句
  • 座右铭
  • 励志歌曲
  • 励志人物
  • 励志电影
  • 励志故事
  • 为人处事
  • 经典台词
  • 人生哲理
  • 励志书籍
  • 演讲口才
  • 销售口才
  • 领导口才
  • 职场口才
  • 名人口才
  • 主持人口才
  • 恋爱口才
  • 演讲手势
  • 即兴演讲
  • 少儿口才
  • 口才训练
  • 消除紧张
  • 礼仪大全
  • 商务礼仪
  • 会议礼仪
  • 坐姿礼仪
  • 礼仪常识
  • 个人礼仪
  • 社交礼仪
  • 服务礼仪
  • 涉外礼仪
  • 着装礼仪
  • 电话礼仪
  • 西餐礼仪
  • 中餐礼仪
  • 面试礼仪
  • 公关礼仪
  • 鲜花礼仪
  • 握手礼仪
  • 接待礼仪
  • 敬酒礼仪
  • 乡村里的中国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2-04-24  热度:
    乡村里的中国观后感

      乡村里的中国观后感(一):我眼看中国

      张逸群

      导演焦波说,杓峪村是中国农村的代表,能够代表中国农村最真实的现状。谁都知道这话言过其实。但是,它撕开了一个口子,在浮华躁动的镜头下,偷偷放上了一些真实、朴素、自然的生态:咒骂是一种抒情,沉默是一种表达,愤怒是一种妥协……

      在十一学校教书两年,陪小二班学生成长两年,偶尔也期望其中能有一二人能够指点江山,有一番了不起的成就。但转念一想,还是最希望她们能过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每天健康、开心、快乐。至于那一两个要改变中国的人,也应该先去了解中国吧。

      推荐记录片:乡村里的中国,推荐学生张逸群观后感作品。

      《乡村里的中国》以淄博市沂源县中庄镇杓峪村作为拍摄地点,导演带领一群年轻人与村民同吃同住一年,从立春到立春,以24节气为时间线,直观鲜活地呈现了中国农民不同个体的喜怒哀乐、家庭关系和民俗民风。

      才人:杜深忠

      曾经在鲁迅文学院培训班学习,写得一手好书法,喜爱乐器颇有文化的农民杜深忠是村子里的"异类".他说和人要吃饭一样,自己的精神也需要给养。他会在铺着阳光的地板上蘸着水练毛笔字,会舍得花大价钱买一把心心念的琵琶还不敢告诉妻子真实的价格。村书记张自恩说他"是个才人,就是果树管的少",在村民眼中杜深忠就是一个不务正业异想天开的人。

      而他的妻子张兆珍是非常典型的农家妇女,能干、唠叨,两口子总是为芝麻大点的小事争吵,其中一大雷区便是张兆珍不理解杜深忠的这份"文艺情怀".

      "你妈妈她不认识我是谁,到现在她不知道我是谁,她不知道我是干什么的。你妈妈她自己呢,也不知道她要做什么。这就是我最大的一种痛苦。"

      张兆珍也说出了真实想法,"越有文化,我越和你吵。实际上我从内心也很敬佩你爸爸,我再不和他吵,我在这个家里就一点地位都没有。"

      但有趣的一幕是,当杜深忠在拨弄他挚爱的琵琶时,张兆珍说你这曲儿不对啊,孟姜女的曲儿应该是这样的…然后她就站在门口自顾自地唱了起来。

      除了夫妻矛盾,杜深忠夫妇这一条叙事线还呈现了非常丰富的内容。他们一年种苹果挣了一万多块钱,其中投入的资金成本就是七千,而这其中付出的心血与劳力更是不能计数,用杜深忠自己的话说,就是光等待的时间都是一种煎熬。所以当苹果以二块三毛五的价格卖出后,杜深忠感慨说,"太贱了。"

      但又有什么办法呢,越拖越贱。

      为了改善生活,杜深忠并非没想过出去打工,但几年在外打工的经历让他深有感触:

      "实际百分之八十的农民工出去打工都是被逼的,都是一把辛酸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无奈是咱对这个世界太无奈,一出去以后茫然无知,啥也不懂。实际上你真去打工以后,你卖力气也就罢了,你得卖性命。这简直就是拿着人肉换猪肉吃。"

      后来村里外出务工意外身亡的邻居印证了杜深忠"卖命"的说法。值得玩味的是,当外出打工身亡的年轻人的骨灰刚洒进棺材里,邻居家里就因为五十五万左右的赔偿起了纠纷。

      支书:张自恩

      村支书张自恩一心想干出点事业,为村子谋划些福祉。他身上有痞气、有圆滑、有能力,影片中所有剧烈的矛盾冲突基本都与他有关。即便他并非当事人,但他也需要对村子里每天的小打小闹进行调解。他一年的工资少得可怜,可总有村民不信任他,有人去举报他贪污,有人因为修路或是砍树和他闹得不可开交,也有人因为纠纷缠着他不放。到头来,他除了无奈,只能自嘲自己倒是赚了一肚子的酒水。

      其实张自恩的事情具有代表性地反映了目前中国农村地区普遍的基层工作状况。在农村基层工作中,但凡想做点实事而非追求政绩的村官都不容易。他们不但要处理千丝万缕的亲戚关系、斩不断理还乱的经济纷争、琐碎繁杂永远不会消停的邻里冲突,而且还常常里外不是人,劳心劳力却不讨好。可以说,在农村里每项工作的开展都是举步维艰的,我们若是没有亲自去做,就根本无法想象农村情况之复杂。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当今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无法在农村立足并有所建树了。本地大户人家尚且很难领导村民开展工作,更何况是一些初来乍到的毛头小子呢?

      大学生:杜滨才

      大学生杜滨才(磊磊)有一个患了神经病的父亲,而他的母亲在他两岁时就因为受不了父亲无缘无故的打骂改嫁别村。他会帮自己的大伯和伯母干活,也会在学校里当上先进模范,这样一个阳光上进的男孩,也会因为父亲的不正常而生气,也会说自己回到家就心烦。

      但在磊磊的父亲杜洪法与人起了争执回家后,他边听着磊磊的教训,边坐在矮凳子上,像个犯错的小孩般嗫嚅着"不要再说了".当杜洪法卖了苹果赚了钱以后,他打电话告诉儿子并说"你没钱了和我说啊".我觉得当时杜洪法的神态简直就像一个羞怯的、想被心上人表扬的小姑娘。而影片最后,在村里人自己的"春晚"上,当磊磊为他唱了一首《父亲》时,杜洪法侧过身挠了挠头,用袖子擦了擦眼泪。

      我眼看农村

      在不到两个小时的影片中,有杜深忠这样不食人间烟火的故事,有张自恩和村民们更加世俗的故事;有对以杜深忠的妻子为代表的传统农民形象的赞扬,也有对各怀小算盘的农民劣根性的揭露;有老一辈农民对土地的无奈情感,也有新一代农民努力脱离土地的挣扎。我们能从中看到他们低收入带来的生活压力,看到性别歧视,看到文化素质不高导致的无理取闹,但归根结底,我们看到的全都是无奈,是一种沉甸甸的、用一辈子去证明的无奈。

      比如张兆珍发现家里的玉米被獾子偷吃了时随口说"还保护动物,谁来保护农民";比如杜深忠振聋发聩的"我对土地没有感情,我从来就不热爱土地";比如在邻里纠纷中被邻居打断骨头却无处申诉的村民,绝望地抱怨"我算是看透法律了"……

      这是最真实的农民,也是最真实的农村。在那里,人们的情绪毫无掩饰,生气了就吵架,扯着嗓子吼已经成了一种交流方式;在那里,即便人们闹矛盾闹得不可开交,但到过年的时候还是会互相送上年货,正所谓"日子该过还得过".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千方百计想摆脱的东西。但有时候,我会觉得中国恨不得快点摆脱的土气却恰恰是最中国的地方。所以说这到底是历史化的进程,还是农业大国的悲哀呢?我只知道我们现在从农村榨取的人财物力太多,而回报过去的却太少,长此以往,只会使两极分化日益严重,使农民过得愈发痛苦与绝望。面对现今农村中诸如"姐姐打工供弟弟上学"、性别歧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教育社保资源匮乏等社会热点问题,政府一系列支教、补贴措施根本就是治标不治本。由于部分奸商为骗钱而欺骗相对朴实的农民,农村人本来就对城里人缺乏信任基础,潜意识中有一定的排斥心理。我总是觉得他们虽然过得苦过得累,过得盲目过得粗糙,但在鲜少有人关注新闻联播的村子里,在一个类似古时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状态下的村子里,人们因鸡毛蒜皮而打闹,却也因这些鸡毛蒜皮而幸福。或许有些人因此而觉得他们眼界低、没追求,但我却觉得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样子。

      所以我认为我们对农村问题的定位从最开始就存在问题。若我们把农村当成一种包袱、一种负担,我们就永远无法找到真正的解决方式。

      乡村里的中国观后感(二):中国不止一面

      晓耕

      焦波导演的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较为忠实地记录了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中庄镇杓峪村的几个人物和家庭一年的生活轨迹。看完这部100分钟的记录片,我忍不住马上又看了一遍。看罢,内心五味杂陈,不觉已泪流满面。

      出生在农村,打拼在城市,一头是魂牵梦萦的家乡父老,一头是让人越来越迷离的市井百态。

      这部片子里我印象最深刻的台词有以下几句:

      杜深忠(村里的文化人)对他的儿子说:"实际上一开始我就对土地没有一点感情,咱就是没办法、无奈,咱就是指望自己打拼,指望自己努力,这个土地不养人,咱这里的二亩贫瘠土地不养人。不成功的教训比成功的经验还说明问题。"同时,当看到村里的大树被卖到城里搞绿化,他又对妻子说:"这叫剜大腿上的肉贴到脸上,再下去子孙后代我看他哼哼,就完蛋了。"他还说:"咱这些老百姓,(www.huamate.com)咱这些山里孩子出去打工,真是一个要命的事,实际上农民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都是逼着出去的,出去是一把辛酸泪,打工的情况我知道――简直就是拿着人肉换猪肉吃。"

      张光爱挨打调解未成后,怨骂:"早晚等着出了人命才是理,不出人命的时候没有理,我是看透了法律。"

      除了这些有声的台词,还有一些无声的对白,也让人唏嘘不已。杜海龙在家中的沉默,与在村里春节联欢会上的舞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杜滨才对着家中墙壁的思索,对父亲的抱怨,与在联欢会上演唱《父亲》来表达自己对父亲深深的爱意也让人看到一个朴实的农民子弟的内心世界。

      这部片子里反映出当前农村存在的以下几个问题:

      (1)村干部工作状态堪忧。在现行体制下,村干部特别是村主干作为乡镇和农民之间连接的纽带,往往受制于长期一段时间农民对政府官员的刻板印象而很难开展工作。当前在一部分地区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在敏感的征地拆迁等工作中,工作制度上的探索和创新势在必行。认真探索怎样与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怎样提高村主干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是摆在眼前的重要课题。当然,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由于村干部素质不高积极性不强而只能挂在墙上写在纸上。(2)农村教育水平落后文化生活匮乏。新型农民的培育离不开教育的支撑,新农村的建设也必然要教育先行,教育才是隔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唯一途径。笔者所看到的农村教育现状是,随着小学并校的进行,很多农村已经听不到朗朗书声,孩子放学后和节假日周末等时间没有读书的环境,家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没有意识也不懂得该给孩子购买什么样的书籍。短时间改善农村的学校教育水平非常困难,推广在农村的公共场所建立青少年儿童图书馆,由村级文化协管员管理,由省市级文化部门指导,或许是当前比较可行且有效的办法。公共文化生活的匮乏,在今天功利盛行的年代,造成村民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鸡犬相闻却彼此不闻不问,实在令人心痛。开展农村运动会、农民联欢会等简单易行的公共文化活动,在大部分村干部看来"没什么用",自然也就无人去做了。(3)农村特殊家庭很少得到关怀。所谓特殊家庭,是指单亲、失独、大龄单身等不完整的家庭,这类家庭在农村的熟人社会中有很大的舆论压力,也常常受人欺负,在精神上得不到慰藉,往往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当然留守儿童家庭或者空心家庭也存在情感方面的缺失,但处境会好一些。怎样对这类特殊家庭进行关怀,也值得人们深思。(4)法治建设任重道远。这不仅仅在农村,城市也是如此。冲动是魔鬼,身边由于一时冲动而形成的恶性刑事案件频频发生,不禁让人们在思考整个社会到底怎么了。

      当然,片子中也有很多令人感动的场景,小梅出嫁时与父亲的对话让人感慨。张兆珍对丈夫的无限包容,着实让人动容。

      影片的最后部分,联欢会上杜滨才的一首《父亲》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在一个特殊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也向我们透露出导演自己对农村深深的情感。

      是的,中国不止一面,大城市的繁华与广大农村的落寞,城里人对农村自然环境的向往和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无视,农村人就算进了城也很难融入到冰冷的混凝土中。

      乡村里的中国观后感(三)

      一个小村庄,一个大社会。一年二十四节气,一段漫长的人生之路。焦波老师《乡村里的中国》纪录片,就是这样一部以小见大的影片,通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农村的缩影。

      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97分钟的时间,记录了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中庄镇杓峪村的三户农民家庭的现实生活。影片以"父女情""母子情""父子情"为主线,鲜活地呈现了中国农民不同个体的喜怒哀乐、家庭关系、干群关系和民俗民风。影片人物形象鲜明,线索清晰,画面朴实。通过琐碎的家事,如夫妻拌嘴、婚丧嫁娶、计生体检、农村春晚、神九上天、习主席讲话等细节的描写,真实地再现了当今农民的现实生活。焦波老师用独特的视角,不寻常的眼光,让我们从这样一个小村庄的缩影中,看到了大社会、大中国。

      2013年冬天,听说焦波老师在沂源县拍摄纪录片,我抱着好奇的心态,先后去杓峪村两次看望他。在村子里我们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地方,没有古建筑,没有奇特秀丽的风景,它和千千万万个农村一样,是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没想到,一年后,焦波老师在这普通中,给大家奉献出了这么一部震撼的纪录片,而且 让 我 三 次落泪。

      片子为什么能够引发如此广泛的共鸣,甚至很多没有农村生活体验的人都深受感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总结说:"因为这部作品是对生活的思考和提炼,人人都能从片子里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们也能从这个村庄找到中国的影子。"

      剧中人杜深忠喜欢音乐,想买一个琵琶,喜欢写书法,喜欢买图书,却因为经济原因,难以如愿。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小时候,想买一把板胡,只需5元钱,可家长不舍得。我就成天和家长软缠硬磨,日夜思念那把板胡。我和杜深忠大哥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当时父母也是不理解我,嫌我乱花钱,不好好学习,成天玩。因此,我一下子就被这段情景感染了,很快就融入到影片之中,在杜大哥的故事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以前,奶奶看到那些贫穷的人,好玩、有自己的爱好,就说"要饭的牵个猴子,玩心不退".也就是说,一个人,除了要有饭吃、要有衣穿,还都有各自的爱好,精神生活会给我们带来不可低估的乐趣,抚慰我们的心灵。

      杜深忠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追求要比其他人高,他关心国家大事,对环境保护、动物保护有自己的见解,但他与农村经济大环境却无法融合。他的爱人嫌他不能挣钱,还想玩高雅的,还在高谈阔论,就说道:"人家有钱的王八坐上席,你无钱的君子下流皮。"这种尴尬的原因,就是因为农民收入普遍偏低,没有享受精神生活的资本。杜深忠和妻子的矛盾,正是农民精神需求和物质现实的矛盾。怎样把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和谐统一地发展起来?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这是一部有趣的纪录片。杜大哥的妻子张兆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平常日积月累的老俗话很多,张口就来,两口子的拌嘴,非常精彩。其他村民也是语出惊人,比如,收入不好的时候就无奈地说:"今年盼着明年好,明年裤子改棉袄";杜深忠将农民到城里打工的情况形容为:"拿着人肉换猪肉吃";村里有人"杀"百年的古树,卖给城里搞绿化,杜深忠用极为贴切、极为讽刺的语言说道:"这叫剜大腿上的肉贴到脸上,早晚有一天人们会后悔的。"体现了一位农民对环保生态高度的责任心和对未来的担忧。对白非常引人入胜。

      这是一部让人落泪的纪录片。从杜深忠的女儿结婚的那一刻,我们的心情沉重起来。女儿出嫁的当天,杜深忠拿出来两万元,给女儿,女儿不要,两人来回推辞。懂事的女儿说要一万,那些留给弟弟上学用……此时,我是泪流满面,深深感受到了父女之情。有时候,我想,上帝给我们每一个人的财富也许不一样,但是,上帝给我们每一个人的情感却是一样的。有人给出嫁的女儿20万,有人给出嫁的女儿200万,但是,父女之情都是一样的深,一样的重。

      出头的磊磊,是大学生。小时候,爸爸有精神病,妈妈改嫁,从小缺少母爱。面对有病的父亲,他说:"这个破家一点意思也没有。"他的大娘多次要他去见亲生妈妈他也不愿意去。其实,谁不想见到自己的母亲呢?只是,妈妈改嫁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一直是他心中的痛。因此,当他见到离开了十八年的妈妈的时候,他一言不发,突然,压抑在内心的委屈和悲伤、又爱又恨的矛盾,瞬间迸发出来,他埋头痛哭。可怜的孩子,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人间滋味,母子之情……

      影片进入高潮是村里过年开联欢会,磊磊哭着唱了一首《父亲》:"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离开总是,装作轻松的样子,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伴着悲伤的歌词,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泪流满面……

      纪录片,如同纪实摄影一样,焦波老师关注的是社会,关注的是人生。如何发现这个社会,如何认识这个社会,才会使得这部影片更有意义。焦波老师用纪录片的形式,帮助我们理解他们所看到的世界。

      "我想表现的就是农民的这种信念:尽管现在还不富裕,但是一直有追求。即便面对无奈和痛苦,依然要坚持和隐忍,这是对生活的执着,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身上最值得歌颂和敬佩的气质,也是当下社会所缺乏的精神属性。"焦波说。沂源县中庄镇杓峪村正是整个中国农村的缩影,杓峪村村民身上展现出来的坚韧、坚持、坚强,正是对中国农民性格品质的最好诠释。

      焦波老师带领的剧组居住杓峪村373天,他们七个人中,有六人是20多岁的孩子,从来没有拍过纪录片。但该片却获得包括第十五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纪录片大奖在内的17个国际国内奖项,情节感人,思想深刻,用非常的视角,让我们回想起往事,珍惜现在,展望未来。影片通过"爱情、亲情、友情",让我们感到哪一种情都难以割舍,哪一种情都应以珍视。"向中国农民致敬!"纪录片结尾,字幕上一行小字缓缓显现,发人深思。

      影片的环绕声音响效果,相当逼真,渲染出身临其境的气氛,使故事情节更具表现力。尤其是最后人物介绍的伴奏音乐,采用了《沂蒙山小调》的变奏曲,弦乐队的齐奏扣人心弦。音乐虽然简短,却是对整个影片的高度概括和故事内容的完美再现,令人回味无穷。

      这部作品浓缩了人生,让我们看到了最真实的乡村,在眼泪和笑容里体味到世间的五味杂陈,勾起了乡愁。摄影家贺延光说:"这部作品好就好在能让人在无奈中深思,它是这个时代有记录意义、不可多得的中国农村生活标本。"

      感谢焦波老师,感谢《乡村里的中国》……

    转发.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图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