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术大全
  • 销售话术
  • 汽车话术
  • 房产话术
  • 客服话术
  • 电销话术
  • 保险话术
  • 理财话术
  • 邀约话术
  • 招聘话术
  • 赞美话术
  • 招生话术
  • 淘宝话术
  • 面试话术
  • 回访话术
  • 导购话术
  • 贷款话术
  • 微商话术
  • 催款话术
  • 聊天话术
  • 促销话术
  • 招商话术
  • 微信话术
  • 投资话术
  • 自媒体话术
  • 销售管理
  • 销售技巧
  • 网络营销
  • 营销方案
  • 渠道销售
  • 团队建设
  • 团队精神
  • 团队口号
  • 团队名字
  • 执行力
  • 心态管理
  • 团队协作
  • 提成方案
  • 管理系统
  • 出差管理
  • 销售利润率
  • 会议营销
  • 销售必备
  • 销售故事
  • 销售口号
  • 销售书籍
  • 销售名人
  • 销售名言
  • 销售计划
  • 销售总结
  • 销售合同
  • 祝福短信
  • 销售心得
  • 销售日志
  • 销售心理学
  • 销售视频
  • 促销方案
  • 推广方案
  • 年会方案
  • 培训方案
  • 活动方案
  • 拓展方案
  • 营销策略
  • 销售流程
  • 售后服务
  • 职场天地
  • 职场法则
  • 职业规划
  • 面试技巧
  • 职场故事
  • 住房公积金
  • 生育保险
  • 工伤保险
  • 失业保险
  • 医疗保险
  • 养老保险
  • 劳动法规
  • 感谢的话
  • 时间管理
  • 升职加薪
  • 跳槽攻略
  • 拓展心得
  • 职场英语
  • 创业故事
  • 就业前景
  • 职场维权
  • 职场笑话
  • 企业管理
  • 岗位职责
  • 员工手册
  • 员工福利
  • 规章制度
  • 绩效管理
  • 企业文化
  • 领导艺术
  • 企业战略
  • 品牌经营
  • 人力资源
  • 财务管理
  • 工作管理
  • 小游戏
  • 辞职报告
  • Excel教程
  • 转正申请书
  • Word教程
  • PPT教程
  • WPS教程
  • 表扬信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放假通知
  • 工作证明
  • 离职证明
  • 竞聘演讲
  • 领导致辞
  • 员工评语
  • 开场白
  • 自荐信
  • 求职信
  • 请假条
  • 任命通知书
  • 检讨书
  • 励志名言
  • 青春励志
  • 励志口号
  • 励志演讲
  • 励志作文
  • 高考励志
  • 名人名言
  • 励志签名
  • 励志英语
  • 励志格言
  • 励志语录
  • 励志网名
  • 励志对联
  • 励志诗句
  • 座右铭
  • 励志歌曲
  • 励志人物
  • 励志电影
  • 励志故事
  • 为人处事
  • 经典台词
  • 人生哲理
  • 励志书籍
  • 演讲口才
  • 销售口才
  • 领导口才
  • 职场口才
  • 名人口才
  • 主持人口才
  • 恋爱口才
  • 演讲手势
  • 即兴演讲
  • 少儿口才
  • 口才训练
  • 消除紧张
  • 礼仪大全
  • 商务礼仪
  • 会议礼仪
  • 坐姿礼仪
  • 礼仪常识
  • 个人礼仪
  • 社交礼仪
  • 服务礼仪
  • 涉外礼仪
  • 着装礼仪
  • 电话礼仪
  • 西餐礼仪
  • 中餐礼仪
  • 面试礼仪
  • 公关礼仪
  • 鲜花礼仪
  • 握手礼仪
  • 接待礼仪
  • 敬酒礼仪
  • 让子弹飞的影评

    发表时间:2022-04-24  热度:
    让子弹飞的影评

      让子弹飞的影评(一)

      《让子弹飞》是一部让我倍感幸福的电影,就像饿了好多天之后突然吃了一顿麻辣火锅一样,幸福的倾诉欲急剧上升,但又被辣的说不出话来。这种幸福感源于对姜文的信任,尽管《太阳照常升起》的晦涩难懂透支了一部分人对他的信任,但是《让子弹飞》向这一小部分人声明“你们现在回来还是来得及的”。一般导演在取得一定话语权之后都会拍自己最想拍的东西而不是最容易拍的东西,这是一种难以忽视的情结,我始终认为姜文是有艺术片情结的人,这种表达自我的欲望在《太阳照常升起》里通过隐喻的镜头得以诗意的表露,但是“不好好讲故事”绝不代表姜文讲不好故事,当他愿意踏踏实实讲故事的时候,他讲的活色生香百花齐放,那嘴皮子比天桥底下专业讲故事的还灵泛,最重要的是还没丢掉情结。敢情在人家手里电影就是一玩具,想拍成什么样就能拍成什么样,能给自己找乐还能让你乐,这才是他最可怕的地方。

      如果看电影就像跟着导演进行一次旅行的话,这次姜文的确是做了一个称职的导游,向观众证明了,不会讲故事的导游不是好导演。在《让子弹飞》之旅的开头他就已经花样百出的牢牢抓住了观众,观众和片中的葛优一样吃着火锅唱着歌就中了姜文的埋伏,“别着急,让子弹飞一会儿”,此后催笑弹一路穿膛破肚再也没落下来。观众一路上左拥英雄,右抱美人,更有各色坏蛋做伴,赤裸裸的恶和闪亮亮的义都转化为坦荡荡的乐,不用偷着捂着,不用藏着掖着,《让子弹飞》就是要挠遍你的痒痒肉,让你笑让你笑让你笑。

      跟前几年的《疯狂的石头》一样,此次《让子弹飞》再一次为“喜剧”正名:真正好的喜剧绝对是高智商者的游戏,不在故事本身有多高深,而是讲故事的手段。虽然几千年来我们的主流文艺作品一直以来都背负着“文以载道”的传统追求一种厚重感,但是我一直相信中国人绝对是世界上最有幽默感的民族,而且是高级幽默,既然这也不能那也不能说,那我们就换个方式说,说的让上头听不出来还得让自己人听的出来,幽默感就是这么来的,是面对残酷生活的必备武器。我们的各种民间传说和小品段子中,幽默层出不穷,所谓话糙理不糙,看似粗俗的话中蕴含的是从苦哈哈穷光光的生活里凝练出的智慧,另外中国人历来在战场上是擅长攻于心计的,三十六计,计计走心,而在我看来《让子弹飞》就是把中国人在生活中的幽默、社交中的智慧、战场上的计谋揉碎了放在一个“个人英雄主义”的故事框架里,再用姜文天马行空的脑袋瓜子一整合,这部电影就用“不3D,不山寨,不抄袭网络用语(反而是给网络用语添砖加瓦了)”的“三不”方式制造了一场视觉奇观以及语言艺术奇观,将电影的造梦功能以去科技化的方式发挥到极致,证明了中国人的梦幻不一定非要科幻。这是这部电影最让我激动的地方,因为这才是我心目中中国国产喜剧电影的正路。

      说回电影本身,前面提到《让子弹飞》制造了一场语言艺术奇观,台词已经不能用搞笑来形容,符合人物的身份而不刻意,恶趣味横生,有时法庭辩论(凉粉案),有时小品段子(张麻子抱县长夫人尸体痛苦),有时群口相声(大哥,你是懂我的),当骂人都能变成一种艺术的时候,我崇拜的只想骂人。所以这部电影是真的不怕剧透和影评,在这部电影身上不会再出现“影评比电影好看”的惨剧了,因为你如何用苍白的语言和文字来描述那场语言奇观?从故事主题来看,《让子弹飞》在鹅城这个穷山恶水的地方建造了一个男人的“梦想战场”,融合了血性、心性与智慧,姜文姜文把最容易出彩的一个奸角和一个丑角分别给了发哥和葛优,自己扛起了一个兼具匪气、霸气、灵气、义气、正气等各种气的理想型男人,大有“让你们可劲儿的出彩,我愿意一个人挂彩”的豪情壮志,怀抱“站着挣钱”以及“让老百姓站着收钱”的治国理念,姜文试图在电影中建立一个没有阶级之分的“理想国”。简单来说,这个故事就是骗子买官,土匪抢官,恶霸想当官,土匪和恶霸你一拍我一拍的交手,骗子在土匪和恶霸之间来回蹦,最终土匪利用民怨铲除了恶霸,土匪做了官应该做的事情,而真正的官在哪里?电影中突出了恶霸、土匪和骗子三种边缘人物,真正的官是隐匿的,民众的脸是模糊的,而其实他们又是无处不在的,如果非要从《让子弹飞》电影中读出什么政治隐喻的话,也是很容易的,但是这不是这部电影的看点,包括电影中的各种死亡以及暴力场面,都被黑色幽默消解了其本身的残酷,观众来不及伤感就又被推入狂欢的洪流中,只有在片尾经典国片《城南旧事》的主题曲《送别》再次响起时,在制造了这一切的英雄望着奔向“上海滩”的“孩子们”时,我才发现确实是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忧伤隐藏在了大欢乐的缝隙中,马和枪注定要被留声机和自行车所代表的现代文明取代,刚才那一场集体高潮已经变作为一场《鹅城旧事》罢了。

      最后不得不提《让子弹飞》中那些角色,《让子弹飞》的演员无疑是很幸福的,当剧本给了表演这么强有力的支撑后,他们只需把自己扔进去,享受表演的撞击享受戏剧的快感。从主线看《让子弹飞》其实就是用三个人来演两个人的对峙。姜文在片中一如既往的“大男人”却不会让观众反感他在“装爷们儿”,因为片中张麻子这个角色“有粗有细”,有豪情又有智慧,是不光会摆pose还会干实事的“军事家”,男人想成为的男人,女人会崇拜的男人。有了一头飘逸长发的葛优用他举重若轻的台词功底将一些本没那么好笑的东西给放大到极致,他的身上兼具小人物的油滑与天真,把汤师爷这个终于掉进钱眼里屁股却留在了树上的倒霉蛋儿演的活灵活现,在喜剧片中葛大爷无非是最好使的演员,一句话不说就能逗的观众前仰后合,最难得的是他仿佛并不自知自己的魔力。演惯了正剧的发哥终于有机会发挥了生活中老顽童的一面,在电影中他演一个恶贯满盈的奸商,永远体面的装束,中英文双语频道自由切换,无厘头的表情,步步为营的算计,发哥本来就有张讨喜的脸,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越来越可爱了,在《让子弹飞》里让个喜欢按照严格的程序行事的反面人物只让我觉得是个爱演的科学怪博士,却是真的恶不起来。

      让子弹飞中的“群戏”是真正的群戏,各色配角都整齐划一的团结在大哥的周围,基本上有配角出现的时候就有主角出现,所以三位大哥的脸始终是最清晰的,而配角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尤其是张麻子的麻匪队伍,“欢乐六人行”或各显神通或群口相声,出彩也是集体出彩,很少有人单独跳脱出来。相比较麻匪这边有爱的家族式组织结构,黄四这边就像分工明确的专业恶霸公司,陈坤和姜武“欺男霸女二人组”被安置到黄四这边反而因为一场“凉粉案”而跳脱了出来,在这场掀起第一个小高潮的群戏中,姜武和陈坤一红一白一莽一阴配合的天衣无缝,硬生生的在不谙世事的小六子的肚子上扯开了一条血口子,这场闹剧式的杀戮让人触目惊心。有意思的是,在陈坤姜武吊儿郎当出场的时候,我身后一位女观众惊呼“这是陈坤?”,相比较其他早已被贴上“硬汉”标签的几位黄金配角来说,被贴着“文艺”标签的爱情片“黄金主角”的陈坤光名字排在众演员表里就让人心生疑问,可是当他抽去了眼底的深情,换上赤裸裸的无情时,跟本片的整体气场竟然也很和谐,原来这个演员不仅可以谈谈情,更可以发发恶。在凉粉案中,胡万这个角色一方面要在众人面前扛着所谓“正义”和“道德”的大旗,另一方面要在慷慨陈词之中渗入利器般的阴邪,像个明知道被告是无辜的仍要置对方于死地的无良律师,陈坤演的很有张力,捋头发的小动作,台词的爆发力,以及在“你不是欺负老实人吗”这句台词时展现的戏剧范儿的身段,这段表演难得的是完整,动静皆有,一气呵成。最后刽子手眼中流下的那滴鳄鱼泪让我不得不感叹,他流露出的这种坏已经不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一件招摇过市的衣服,而是一种属于天生混蛋的浑然天成的呼吸。想到“鸿门宴”那场戏中胡万自然的舔过自己嘴角的血,我心理暗想:幸亏这个角色很快就被姜文弄死了,要不让他再成长几年,也许他会是张麻子最大的对手。虽然所谓的大师级作品里经常给坏蛋做人性善恶的二元论分析,但我一直认为世界是一定有人的恶是流淌在血液和基因中的。《让子弹飞》里的恶人暂时满足了我的对于“恶”的“恶趣味”。

      子弹呼啸而过后,其实我觉得姜文还是那个姜文,你可以说《让子弹飞》是大众电影,但全民狂欢反而更证明了这是属于姜文一个人的胜利,他身上永远有种领袖气质和革命激情,我不觉得他在刻意迎合谁,从他之前的作品中比比皆是的幽默桥段里就可以看出他本身就有做“大喜剧”的天赋,而且谁又能说《让子弹飞》之后姜文就一定顺着这条路走下去了?针对姜文,任何定义都很多余,因为很明显,他不愿意被别人定义。如果非要说迎合,与其说是《让子弹飞》的趣味迎合了观众趣味,不如说《让子弹飞》的智慧迎合了观众的智慧,因为恶搞常有,智慧却不常有,本山大叔说这是一个对快乐宽容的时代,观众从不缺快乐,缺的是走脑子的快乐。

      让子弹飞的影评(二)

      姜文的电影在中国影坛一直是“最富荷尔蒙”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很给力”。姜文的电影之所以给力,是因为他的电影既没有对执政党的阿谀奉承,也没有对生不逢时的戚戚感伤,更没有拿改革开放后的矛盾冲突逗闷子。姜文的电影更像只一往无前的鞭子。我们痛快的,是一鞭鞭抽下去时的皮开肉绽,虎啸猿啼。

      《让子弹飞》同样公映前便热评如洪。潮浪之汹排山倒海。这让人不禁替姜文担心。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捧杀”?读罢全片,方才慨叹再高的赞誉,对时下这部影片也并不过分。这仍是姜文式的新作者-电影。影片中的荷尔蒙,一如既往。

      明线与暗线

      凭《阳光灿烂的日子》横空出世后,姜文又在《鬼子来了》中批判了中国人的农民性,在《太阳照常升起》中批判了中国社会的性压抑。《让子弹飞》同样有着诸多隐喻和谜语。这让这部影片再度从文化上高了一截。倘若不明白故事中的诸多暗示,权当是个搞笑的动作片看虽然不失乐趣,但如果懂了原著小说中的隐喻,便会多上一层带草莓香味的颗粒状快乐。

      这部影片里埋的暗线不止一条。片中麻子、汤师爷和黄四郎看似三个不相干的人,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几位主人公都曾提到20年前,17岁和辛亥革命。这三头蒜17岁的时候都曾投身革命。而后张牧之成了马匪,老汤成了官骗,黄四郎成了恶霸。20年前,这几个革命者为了不同利益走到了一起。20年后,他们再度聚首,为的还是既得之利。

      影片暗示出,不论留着半条辫子的老骗子,还是满口英文的土豪乡绅都过于看重眼前利益,注定无法成就大业。真正可以得江山的,是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以“公平”旗号鼓动老百姓助威夺权的高智商土匪。麻子从革命者到土匪,再到革命者。革命盗火者身份的变换令人感慨万千。影片片尾,麻子剩下的手下去了上海。故事发生在1920年,而中国某党便是于1920年8月在上海组建的。影片讽刺和挖苦了什么,不言自明。

      至于影片结尾,明明一开始对麻子颇有好感的花姐却跟了老三让许多观众感觉意外。实际影片埋了不少伏笔。老二和老三在窗外往花姐房里扔银子,扮人肉自行车,并不惜冒生命危险英雄救美。老三更尊重女性,所以他更有机会搞定花姐。对兄弟和女人的公器性使用最终使得麻子的亲信四散。白马和分道扬镳的兄弟暗示着他终将成为一个孤独的暴君。

      总之,这些隐喻并不深刻。因而本片并非精英独享的电影。

      角色与表演

      人物角色塑造上,三位主人公都相当成功。姜文电影有种科恩兄弟式的黑色幽默在里面,因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演员表情夸张,时不时一脸大便。这种表演风格极大程度构成了影片的幽默。葛优扮演的骗子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葛优夸张的表情和声音让这个人物成了影片中最大的亮点。有观众期待周润发在这部影片中手持双枪满天飞。但周润发真正令人叹服的是表演,而非动作。影片中,周润发扮演了两个角色。他演的黄四郎老辣凶残,功于心计。周润发演的替身走的却是他许久不见的喜剧路线。周润发的霸气与姜文的匪气形成强烈张力。三位主演中,唯一表情不够夸张的便是姜文自己。但同周星驰导演的电影一样,姜文与其他演员的形成的反差恰恰构成了其角色张麻子的传奇色彩。

      《让子弹飞》的配角角色同样有戏。张麻子的队伍里不乏型男帅哥。但一个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性格特征。姜武等配角演员的表演同样抢眼,很有可看性。唯一不很搭调便是陈坤。本身这个角色是狠毒的走狗胡万。陈坤的表演没有让人看到人物内心。他的表演放不太开,跟影片整体基调也不太搭。

      形式与风格

      导演上,姜文依旧发扬自己的Cult片风格。葛优、冯小刚和刘嘉玲在马拉火车里吃着火锅唱着歌的戏奠定了影片的荒诞风格。头戴麻将面具的匪徒也让人想起了特里・吉列姆的电影。火车是姜文每部电影里必须出现的道具。这次的马拉火车看似荒诞不羁却意味深长。先进的工业产物却需要最原始的牲畜牵引,这一笔便生动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

      反应延时的子弹更是片中一大亮点。这个桥段不单增加了影片的传奇魅力,还给了影片一个很商业的片名。曾有人说多一“让”字削弱了片名的力度。但恰恰一个“让”字显示出了麻子的深谋远虑和决胜千里。

      姜文的电影里,人物长篇的对白戏也相当出彩。这点他丝毫不啻于昆汀・塔伦蒂诺。麻子、师爷和黄四郎围坐在一起商讨剿匪大计时的戏相当精彩。几个人各有各的算盘,帘子后却是黄四郎三个手下的生与死。而麻子问汤师爷“什么是惊喜”的桥段,看似好像一句话来来回回地问,却将麻子和黄四郎的对弈不断推进升级,很是精彩!快速的剪辑下要求演员能够对着镜头迅速做出反应。因而不少戏看点十足,相当过瘾!

      同姜文以往电影相比,这部影片明显多了很多血腥和情色。尽管《阳关灿烂的日子》里,马小军的板儿砖凶猛,《让子弹飞》却有更多鲜血淋漓的画面。六爷剖腹,孙守义被扎死,子弹爆头,师爷被炸成两截,黄四郎替身被砍头等等,都有浓重的暴力色彩。片中暴力桥段较科恩兄弟、昆汀和马丁・西科塞斯的电影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人评价姜文的电影充满男权主义。事实却是如此。刘嘉玲扮演的县长夫人是一窑姐儿,风骚妩媚,提升了影片荷尔蒙。姜文摸着刘嘉玲胸说“我不能趁人之危”的时候笑翻全场。然而县长夫人被打死的过程却连个画面都没有交代。随后便转入麻子对县长夫人尸体的功能性使用。而侍女因过跪地险些被砍,人妻被黄四郎的人强奸等戏,也显示出女人在姜文电影里的被动地位。即便周韵扮演的妓女花姐在马匪中间争取到了地位,也是靠拿自己性命相逼争取来的。

      姜文在《让子弹飞》的风格里借鉴了不少话剧和舞台剧风格。像人物头戴面具,开平碉楼的广场戏,以及悉数光着上身的老百姓等等。不再一味追求真实宏大的场面,会在极大程度上降低成本。这种做法也最为冒险。因为一旦搞不好,很容易被人指责草台。但形式和细节上,姜文控制得很好。因而影片并未给人粗糙的感觉,反倒呈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大师风格。片中甚至还出现了向《巴顿将军》致敬的桥段。几个心怀鬼胎的人背后是殷红一片。

      影片最后,姜文不忘继续批判群众的盲从性。“鹅城”,以及跟着马匪一起来到黄四郎宅前的大鹅分明是在批判百姓的无知与盲从。他们并不关心城头旗姓什么。只要有口粮食,能瓜分胜利果实,老百姓就乐意跟着走。陈凯歌在《无极》里也做了类似批判。但缺乏调侃精神,没有得到太多认同。《让子弹飞》里寥寥几笔批判,却很说明问题。

      最后

      接下来我将以我在微博里的一小段评论结束本文:《让子弹飞》是姜文的一次大胆尝试。他在大银幕上完成了从批判民族性,批判民族性压抑,到批判近代精英的飞跃。这在满屏太监的中国影坛凤毛麟角。影片依旧有着姜氏密码和谜题,隐喻却更加浅显易懂。姜文独有的Cult片电影语言下,历史人物对号入座,荒诞不羁溢于言表。血淋淋的新中国竟诞生得如此有趣。

      让子弹飞的影评(三)

      在2011年1月下的《看电影》专栏里,我将用更长的篇幅谈我对《让子弹飞》的看法,尤其是关于姜文扮演的角色的解读,因为这也是本片最遭诟病之处。以下刊载的是报纸影评,受篇幅之限,只能点到为止。

      姜文发誓要把《让子弹飞》拍摄成一部谁都能看懂的影片。但何谓“懂”?“懂”是一个相对概念。我觉得我完全看懂了《太阳照常升起》,但或许我的理解跟导演相差十万八千里。《让子弹飞》的剧情确实不难懂,但个中涵义却不是三言两语能道尽,而且同样没有标准答案。

      比方说,我在影片中看到了两部党史,一部是打土豪分田地那阵的故事,另一部则与时俱进。这两种引申是自我矛盾的,但又奇妙地和平共处着。姜文的导演作品均提供了类似的解读空间,你可以从中看出革命的必要性,也可以悟出革命的荒诞性。看姜文而不做诠释,起码会损失一半以上的观影乐趣。对于姜文作品,不存在过度诠释的问题,只有诠释不足的可能。他的意象太丰富而吊诡,他的思想你未必认可,但力拔山河气盖世,他有着艺术家共通的狂傲和霸气,但他担当得起。评价姜文只能用艺术的标准,而非政治的标准。

      退一步,即便完全无视内涵,你依然可以为《让子弹飞》拍手叫好。姜文的天才表现于他的原创性。《阳光灿烂的日子》之前,青春成长题材在海外早已极其成熟,但姜文一出手,大家眼睛一亮。《鬼子来了》跟以往抗战影片的不同就更显然了,但也为更新更深的挖掘付出了代价。《太阳照常升起》的创新有刻意的一面,这限制了它的观众群,但无疑换来了遨游苍穹般的想象。《让子弹飞》是姜文17年中的第四部导演作品,这一次他又换跑道了,黑吃黑的剧情虽然不算新,但我们第一次领略到姜氏风格的黑色幽默。

      姜氏幽默不像冯氏幽默那么市民化,也没有赵家军的草根,既不同于伍迪艾伦的知识精英,更迥异于都市小资的情调。简言之,那是一种很男人、很凌厉、很强势的幽默,如同经过火烤的科恩兄弟。影片中采用的很多元素原本属于不可协调的风格,但被姜文揉碎了整合成有机整体。就拿很穿越的台词来说,原本属于恶搞喜剧的素材,但“浦东就是上海”这样的对白被姜文搁在民国早年居然一点不廉价。

      影片的郊外场景有几分西部片的味道,而鹅城的布置却别具匠心。姜文把广东碉楼拍出了别样的风格,即富人虽然疯狂搜刮民脂民膏,但从居住环境(以及所暗示的心理状态)他们早已躲进小楼成一统,陷入了“人民”的汪洋大海。而这种类似汪洋大海的意象无处不在,从进城的那片浅水潭,到满地的金银或枪支,形式的夸张与矛盾中暗示着阶级的对立。再加上白马拉的火车、滞后到达的子弹等等,姜文若在荒诞的道路上再往前跨上几步,那就是特里・吉列姆《妙想天开》的境界了。

      中国是一个善于模仿的国度,最缺的就是原创,姜文作品虽然也会借用类型片的壳子,但原创性是最强的。你大可以不喜欢他的作品,但你不能说“这种影片我看得多了”。就拿人物塑造来说,姜文扮演的张麻子似乎是好人,是革命派,周润发的黄四郎自然是恶霸,而葛优的角色好像是小丑,但你若换一个视角,这几个人物均不是十足的好人或坏人。至于戏中的穿越(包括道具和台词),那更不等同于穿帮。穿帮注定是低级的,而穿越有时可以很高级。看姜文的电影,千万别削足适履套到自己的框架里,而是应该尽量跟随姜文的创作路径。其实看谁的电影都是这样,但看姜文作品尤其应防止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姜文的天才,始于他的不循规蹈矩。

    转发.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图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