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影评(一)
有人说《南京南京》缺少主题和主线,充满了写意的段落,我承认导演是用着一些符号化的人物和断裂的叙事手段拼凑着整部影片,但不能说没有主题,因为历史是唯一的主题,哪怕他把所有发生过事情都在影片里走过一遍,也同样是展示了曾经的那一段历史,在这么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不能苛求影片能把所有的情节完美的还原,使每个段落都那么的有层次感,更不要以欣赏着艺术片的视角去对待它,就如同我们看着历史书上的记录是那么的浮浅,但那丝毫代表不了历史的厚重感。
也许是出于内心的作祟,终归逃不出思想的束缚,我也终是不能把日本士兵角川看得那么人性,虽然他贯穿影片始终,可对他的印象丝毫没有多余的改观,在我眼中他仍旧是杀我同胞的日本鬼子,再怎么良心发现更让我从侧面体会着那段不忍的历史,尽管不会再有那么的仇恨,但是依然存有隔阂,他的形象依然是模糊的;至于陆剑雄上文也已经说过了,也许换个普通演员,让导演放开了刻画一下,应该效果更好一些;饰演拉贝的秘书范伟我倒是觉得是比较成功的人物,唐先生似乎是一个善于求得生存的人,紧贴拉贝这个靠山,利用懂点日语的伎俩迎合日本人,而为了保护家人又教他们日语,让女人们剪发穿男人衣服,后来为了苟全性命竟然又做了汉奸的行径,他原以为可以用自己的行动换取日军的信任让家人幸免于难,可最终也不免女儿被摔死,小妹被日军抓去强奸后疯掉了而被日本兵枪毙,再后来又翻然悔悟,把生的机会让给了别人,值得一提的是唐先生拿命去换的人真实身份是个中国军官,这信息是在拉贝离开前的那段字幕里揭示出来的,难怪有人说对唐先生的自我牺牲有些莫名其妙,可能是没注意到那些字幕内容,所以可以说唐先生是影片当中最具曲折性和深度刻画了的角色;高圆圆饰演的江淑云是被看好的一个人物,似乎也获得了些许好评,可我认为只是江淑云这个角色成就了高圆圆而不是高圆圆演活江淑云,她的出演始终不愠不火的,尤其是翻译拉贝宣布要拿100名妇女去当慰安妇来换取其他人的生存时,总觉得她说话的那股劲太没震撼力,假假的,太欠火候了,整部影片中一点深刻的印象都没给我留下;相比较之下秦岚饰演的唐太太倒是把上海的那种小女人劲阐释得还可以,悲难之际竟然还能在混乱的环境中打麻将,真可谓“商女不知亡国恨”,当然了演技是到位了,但是不是符合影片的主题又是另一码事了,在这不堪回首的历史大背景下怎能出现这么多不知愁的气氛,如果是一篇作文的话的陆川同学有点跑题,似不该描绘的这般具体现实,尽管可能是有这么回事,但是放在这大背景下太不搭调了;还有一个人物就是妓女小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让她剪发时的那句台词“你去人家还不要你呢!”总觉得放在整部影片里有点不伦不类的,这应该是商业片里的台词,但是在最后她又是第一举手站出来自愿去当慰安妇的,说心里话,有点佩服陆川了,不知道是出自于讽刺还是对一种爱国情感的另一类表达,反正让人心里有一种强烈的复杂且又深刻的情绪在酝酿;最后还有那希望的象征的小豆子,同时他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有人说整部影片里只有一个日本兵贯穿了始终,其实这个小豆子也才是真正贯穿了始终的,但就是被忽视了,因为小豆子经历开始的抵抗、投降后被俘、屠戮中幸存、难民所保命、目睹日军强奸的暴行等等。
除了这些符号化的人物,就是那些被称之为断裂的故事情节了,在这些批评的声音当中我不敢苟同,相反我看的一些细节的刻画是有其独到之处的:当日军进城搜捕中国士兵的过程中,几个士兵在一所教堂里发现了数以万计的中国军民,正当他们战战兢兢的目视这些军民的时候,突然一个老者首先木讷地举起了双手,紧接着是一批一批的人举起了双手,镜头还特意的给了一个流泪的士兵和他举起的枪,还有一个不知所然的小女孩环顾四周,学着大人们举起了手,可这时日本兵们还是不敢相信,一军官轻声的让角川速去叫人手过来,这边是害怕的中国百姓的诺诺微微,那边也有日本兵的惊慌喊叫支援,同样有恐慌有害怕,面对如此多的中国军民日本兵也许在想:他们为什么如此怯懦,即使一人一口唾沫都会淹死自己啊!但是害怕之余,他们开始镇定,看到这里我开始悲愤,为什么总会有这样的镜头出现?为什么总会有这样的表示方式?为什么非要把国人当时的那种委曲求全展示出来?为什么就是不能大义凛然地和日本人来上一仗?为什么就是这样呆呆地坐以待毙?又想起历史书上说道日军侵华时几个日本浪人打着日本国旗就可以占取一座县城,怎么会有如此的事情发生呢?屈辱、气愤、无奈、悲痛,瞬间糅合在了一起,使我在思考电影本身时又不能不思考电影之外!
其二,当被俘的中国士兵大义凛然踏赴刑场的时候,看见刑场上不堪入目的惨状,陆剑雄用手挡住了小豆子的双眼,当要被集体枪杀之前突然有人大喊:“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进而集体呐喊,只有在这一刻让人感到热血沸腾,让人看到民族的血性和希望,还有那雄浑的配乐,这是极少能让人热泪盈眶的场景之一。
其三,日军要求要难民营送出100名女士充当慰安妇才能换取其他人的安全和生存,当宣布完这一通知后,妓女小江于无声之时现惊雷,自愿第一个举手并走到了前面,然后有第二个举手,走到近前两个人紧紧的握在了一起,然后看到一个个举起的手出现在荧屏上,眼眶又开始湿润,这些人不知名不知姓,就这么默默的牺牲了自己,展示的是自愿,可在当时的境况下,这能够是自愿的嘛?尤其是小江临走时回头望了江淑云的那一舜,无法不让人感动!
其四,在唐先生放弃自己离开的机会,手轻轻抚摸老婆的肚子和她告别,寓意尤深,在到他上刑场对日军强调了两次:我老婆又怀孕了!可谓是整部影片里最深刻的地方了,这种细节的刻画绝不是不经意间的,总会让人意犹未尽,似乎又是一种希望,经历了苦难后中国的希望,因为有了延续,这种民族的延续军国主义无法虐杀!
不管别人再怎么批评陆川,去指责与史不符,责骂汉奸电影,但我认为这些情节的刻画还是可以给我们以启示,感动、感慨直至力挺影片。
南京南京影评(二)
我,平日比较爱好看历史书,所以,相较于他人,对于南京大屠杀还是多了解一些的。
《南京南京》不得不说,是部以一日本军官所经历事情的前前后后为主线,讲述了南京从沦陷到屠杀的这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电影的政治倾向性比较中立,所以电影的故事情节上较真实的反应了当时情况。
中国观众的心态,就是觉得对于屠杀的表述不够,而相对的,日本人,或许又认为《南京南京》表述过于没有人性。有这样的观点,根源就是在于中日两国在教育方面,都是主要讲述自己的观点道理。
《南京南京》作为一部历史纪录片而言,讲述的方面,足矣。因为它是电影,不是纪录片,不是史诗片,不是电视剧,所以它要简短精,
这部电影最亮点的是女人们的命运。
为了让自己的亲人能熬过冬天,她们勇敢地站出来,站到了受辱、死亡的前线。这是以前比较少表达的角度。她们是芳龄的女子,却也是从营房里退推出的一车一车的裸露僵硬的尸体。唐先生的妹妹也是自告奋勇去的,她本是唱着戏的古典可爱的女孩子,在枪响下香消玉殒。也许,死了是种解脱呢,这样的女子总是会让人心疼的。活着,比死了更艰难。
记忆最深的一段,是描述这些女人们悲惨遭遇的一段对白。大意是:日本的,一次五元;中国、朝鲜的,一次两元。一次十五分钟。
无奈与悲痛并存。
侵略,受害者不只是我们,而是双方共同的灾难。
角川,一个日本军官。他有点书卷气,也向往单纯美好的爱情。(www.huamate.com)他真心对待的女子,要娶为妻子的女子,却被折磨得苍白、憔悴,直至只能从裸体的尸体脚腕上的红绳辨认出她已经死去。逝者已矣,生者何堪。这一幕,辛酸得让人忘记了流泪,只能不断地默念太惨了。她毕竟成了牺牲品,牺牲了青春,牺牲了自己。角川最后在不忍心看姜老师受苦击毙她,放了两个中国人之后自杀。他这个极其矛盾,不乏同情心和爱心的人,代表了侵略中尚有人性的同样痛苦的日本人民。
所以,战争是对双方的折磨与痛苦。
我们如何保证和平共处呢?只有保证各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军事实力对等,不会出现极大的差距,也就不会被政治野心家所利用,发动战争了。
每次战争皆是新崛起势力与老牌势力、外来势力与固有势力的战争方。在21世纪的我国,一直宣称要和平崛起。崛起,就代表着综合国力、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提升,中国的崛起,也代表着中国对于世界的影响加大。新兴国家与老牌强势国家的势力范围必然是需要重新划分的,当产生矛盾后,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引发战争,如何解决矛盾并且必然战争就是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南京南京影评(三)
记忆中看《可可西里》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情节记得不多了,画面记得不多了,台词更是记得不多了。只记住了一个人,叫陆川。知道这是一个真正拿电影当艺术去拍的导演,这样的人总是被争议所围绕,但归根结蒂我认为他是个好导演,起码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追求,或许其受众范围有所局限,但电影这玩意儿,宣传永远战胜不了口碑。
抱着对陆川个人的喜爱,下午去看了《南京!南京!》,两个多小时的电影结束后,后排不出意料地响起了阵阵掌声,而我却似乎被什么东西死死地固定在了原位,一动不动。恍惚许久之后我才悄然发觉,陆川这厮又得逞了。
镜头:黑色的血液更让人触目惊心
现在搞艺术的人或者装模作样搞艺术的人谈电影时都爱谈谈这一点。其实同样一个镜头不同的人看了想法肯定不小差异。故而所谓的艺术其实没什么标准,怎么说都有理。《南京南京》的镜头在我看来有些顾长卫,联想到后者掌镜的另一部和鬼子有关的电影《鬼子来了》,相似的特写镜头和黑白画面,只不过一个重写实,一个重叙事。我觉得用黑白色调来拍类似题材确实是种“新颖”的手法。单一色调的画面在增加时代厚重感的同时让观众的眼睛死死盯向剧情,不会半点分心,而更可怕的是黑色的血液似乎比红色更让人触目惊心。
震撼:思维都不敢运转
这或许是大多人看完都能感受到的一种气息。其实从一开始它就无处不在。刘烨与众人死守城门时坚定的眼神、成千上万老百姓被机枪扫射时瞬间倒下的大广角、小鬼子在庆祝南京攻陷时跳的群舞,还有那一个个恐惧到极限后变得漠然的特写面孔,都让人从心底深深被震撼。有人说这是一种折磨,我有些同意。这种精神上的折磨在摧残你的同时也使你不由自主地陷入其中,无法自拔。看电影的同时身边有两位女性观众一直在擦眼泪,我虽然哭不出来,但也已经目光呆滞,甚至连思维都不敢运转,怕一思考,会联想到其他种种更揪心的东西。
强奸:无耻的慰安妇“使用规定”
没料到全片近三分之二都在演这个东西。据说之前高圆圆还以为一段强奸戏险些崩溃。而我个人觉得陆川最“毒”的地方在于他恰恰要把角川与妓女百合子的畸形恋爱作为这个主题的铺垫,一种无比强烈的反差对比狠狠地将观众刻骨铭心了一把。其间有这样一个细节,带头的鬼子宣读慰安所“使用规定”,说是日本女人五元一次,中国女人两元一次。这短短一句话令我深深触动,原来日货到了这种地步依然比中国货值钱。而在这之后,角川拿着新年礼物去探望百合子,后者在惊喜笑纳之后的一系列举动,让我下意识感觉日本侵略者太不是东西了。我说了我是下意识,所以这应该不属于盲目爱国主义式的偏激。而能让我一瞬间有此感受,陆川这厮依然功不可没。
都说电影这东西终究是一门艺术,所以如果你一味拿它传达情感就变了味,就演变成了主旋律。陆川没有让自己的电影走形说明他坚持了自己,一部真正好的电影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幅画,且又都会说话。不管是意会还是言传,它都能把你的情感紧握其中。我料想陆川做到了这一点,电影结束后高亢的掌声已予以证实。电影临近结束屏幕上出现了一条白花花的字幕:活着比死还艰难。一句残酷到血淋淋的话,让人貌似有所感悟其实已然彻底崩溃。
一个数次被翻拍的题材,一段亿万国人不应遗忘的历史,《南京!南京!》的出现让那个年代发生的故事从艺术层面上被烙上新的印记。沉默是我看完之后持续很久的状态,不是因为被麻木,而是由于太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