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人民的名义》有感(一)
骑自行车上班,在陈旧简陋的家中吃炸酱面,每个月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元生活费;然而在另一处隐秘的豪宅,壁柜里、床上、冰箱里,却塞满了一沓一沓的现金,总数超过2.3亿元……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开篇,就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个腐败官员的“两面人生”。反腐决心之强、贪腐为害之烈,通过视听语言呈现,让人尤觉震撼。
“厉害了,我的‘人民’!”《人民的名义》甫一播出,便收获观众热情的点赞。除了跌宕的剧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回应着反腐败的民心所愿。文艺当与时代同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重要内容,也成为牵动人心的时代命题。
电视剧中触目惊心的贪腐画面,是惊心动魄的反腐败斗争的艺术再现。在调查武长顺案件期间,举报人到中央纪委接受约谈,为避免被打击报复,一路竟换了三次车牌;白恩培放任妻子搞权钱交易,事发后,仅仅清理从白家查获的红木、翡翠、玉石等藏品,办案人员就花了十几天时间……少数人的腐败行为,甚至让编剧周梅森感叹,“远远超出了一个作家的想象”。立足于反腐实践的影视剧,可以让观众对反腐有更多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营造反腐的社会氛围。
“我不干好事也就罢了,我还干这么多的坏事,就自己感觉到自己简直是不可饶恕”“钱财有什么用,钱财没有使我心安理得,反而让我罪孽深重”,这是落马官员朱明国、魏鹏远的忏悔。但到要承担后果时才幡然醒悟,一切已为时晚矣。女县委书记袁菱落马后,常常回忆昔日在大学工作时的生活。她始终记得,夏天的时候,一家三口省吃俭用买了个空调装在9平方米的书房,全家挤在空调前吃饭,其乐融融。可如今,这样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一人不廉,全家不圆”,滥用权力带不来幸福,不义之财给不了心安,很多人看不透这朴素的道理,最终只落得“树倒猢狲散”。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推进,人们对反腐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老虎”“苍蝇”一起打,让反腐败只是一阵风、走过场等观点不攻自破;对侵蚀百姓利益之举坚决打击,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及其家人意识到,清廉是最好的“护身符”,经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钟才能“治未病”。朱明国承认,“这一步迈出去之后,你没有外力的强制和组织上的干预,靠个人不容易停下来”。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反腐是紧箍,更是保护。雷霆的行动、强力的震慑,助推了政治生态好转,正如周梅森所说,“改善土壤,改变政治生态,理顺关系,让能干的人得以发挥,让正气得以张扬”。
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要真正实现“不能腐”和“不想腐”,还要依靠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继续推进。“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对于我们这个把“人民”二字铭刻于心的政党来说,反腐败永远没有剧终。以人民的名义,是反腐的动力,更是反腐的意义。
观《人民的名义》有感(二)
从五十万到两个亿
最近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一位国家部委项目处长被举报受贿,当最高检侦查人员在其豪宅搜出一面墙的钱后,该处长瞬间心理防线崩溃以至痛哭流涕。四年多时间贪污两个多亿,用这位贪官处长的话说“一直坐立不安,但又收不住手”,而这一切都开始于收到的第一张五十万的银行卡,在激烈思想斗争了一个月后他还是取出了五十万元,对金钱的贪欲之门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住了。
心动源于一念间
平心而论作为平民子弟,该处长生活朴素,被抓时还在吃炸酱面,每个月给老母亲寄300元,对贪来的钱一分都不敢花,被查之后自知难逃国法还主动检举揭发行贿者,从这一点来看该处长并非生来就是贪官,而对金钱的贪欲则取决于对那张五十万元银行卡的态度,面对拒绝受贿心安理得还是抱着侥幸心理拿钱办事的两难选择,他最终选择了后者,而欲壑难填,一旦贪欲之门大开,又怎么能关得上呢?在现代社会巨大生活压力和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之下对送上门的钱有几个人能做到断然拒绝?世上本无贪官,大抵不过是人性本身的私欲膨胀,而又不能及时自我克制,以至于善念被贪欲蒙蔽罢了。正如心学“四句教”所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心的本体是如同明镜般明亮的,之所以产生善恶只是因为意念发动了,当面对善与恶时,人的良知会本能的做出判断,正如贪官在收到第一笔五十万时也会做激烈的思想斗争,知道自己如果真的拿了钱会面临党纪国法的制裁,而那些能抵制住金钱权利诱惑的人也并非道德多么高尚或天生没有私欲,只不过在面对欲念做出选择时能尽量保持本心不动罢了。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阳明先生在总结其四十余天平定朱宸豪叛乱时说道“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朱宸豪因为一心贪念皇帝的宝座,所以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围绕这一意图而展开,贪念一动则众恶相引而来,基于对人性这一弱点的充分了解,其意图和计划也就不难被识破了,而阳明先生则因为不动心则心如明镜,顺善念而为,知正念动而扩充,对手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他看得清清楚楚,故而能随机而动,杀伐决断了然于胸。
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于“不动心”可以理解为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为与不为之间的选择则取决于个人的内在修炼了,与外界无关,因为外物永远是变动不居的,对善恶美丑的评价标准并没有绝对的。圣贤如孔子、王阳明、曾国藩等尚且不能做到完全不动心,更何况芸芸众生的我们呢?由此想到我们国家当前的高压反腐,拍苍蝇打老虎固然大快人心,但给予公职人员相对优厚的待遇,使其经得住体制外花花世界的诱惑一心为公,或者准许有特长的公职人员留职创业而无后顾之忧未尝不是一种思路。
名利场虽容易让人迷失却也催人奋进,而世上本无绝对的权威和信仰,人人皆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也,但是假如内心没有一个定盘针,在物欲横流的大海上随波逐流只能是险象环生,心学智慧虽然发挥不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但是至少也能指引人走上人间正道吧。
观《人民的名义》有感(三)
用一种形式来逃避与了解现实――追看《人民的名义》有感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班主任的儿子是我同桌,有一天,他很自豪地向我推荐一本掉了封皮的书,看着破破烂烂的,他说这本书很好看,可以借我看看。我不好推脱,于是,就借了,读了人生中的第一本小说――《大力王》。这是我记忆深刻的一件小事,因为后面化了我整整三天的时间,才看完。在这三天中,我爸妈以为我在认真学习,农活不让我干,饭端到我面前,说让我专心看书。读完此书我最大的愉悦不是说这本书让我学到了什么“神功”与“绝技”,而是让我喜欢上了这种看书的方式,关键是可以不干活,而且还很理直气壮。
初二的时候,我憋在屋里整整两天,看完了《平凡的世界》,我爸妈也还是没让我去干活,也还是把饭端到我面前,觉着我是在认真学习。当时家里正忙着种菜、摘菜、卖菜,每天还要给菜浇水、打药,等等,可是,只要我一说看书,他们就说那你别去了,在家看家吧。其实看啥家,就是让我在家看书。小学毕业后,班主任的儿子和我不在一个初中,一年多,没有书可读,好不容易到初二,又认识一个老师的儿子,向他借了这本书,开启了我第二本小说的阅读。
于是,以后我就常采取这种方式来欺骗我的父母,以逃避劳动。他们仍以为我在认真地学习。初中我读完了《穆斯林的葬礼》《沉重的翅膀》《少年天子》《钟鼓楼》《战争和人》等一系列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初中走读,每天早上、中午、下午骑自行车来回六趟二十五公里的路程,花费了我大量的时间。再加上,剩下的时间用来读小说,结果中考成绩太差,没有考上任何一所学校,只能到一个不需要中考成绩的农村高中继续读书。不读书,对我来说,好像没啥出路,又不想出去打工,又不想去干农活,冥冥中,我觉着好像用读书可以来逃避这些。但,能否成功,不知道。
高中时候,住宿,我开始攒钱在地摊上买盗版书用来周末回家读,读了《红楼梦》《三国演义》《约翰克里斯多夫》《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复活》《高老头》《战争与和平》《福尔摩斯》等一系列的大部头,其实,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少干活。现在想想,自己挺狡猾的。
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造就了我的一个习惯,喜欢看长篇。初二的时候,我们村才通电,高二的时候,我家才有电视,因此我真正看电视的起点远远晚于我读长篇小说。记得看过的第一部电视剧叫《乙未豪客传奇》(53集),印象深刻,因为跟小学时读的《大力王》差不多,用现在的话说,都是抗日神剧,里面有不少手撕鬼子等大快人心的情节。
这些长篇小说和电视剧,几乎可以说成为我了解历史、认识现实的开始,也开启了我通过阅读逃避劳动的征程。曾经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看《小兵张嘎》《鸡毛信》《小英雄雨来》《地道战》《地雷战》等这样一类革命浪漫主义的影视剧。甚至觉着,这样的时代挺有趣、真好玩,还能成为英雄,我也想成为英雄。
当然,这样的阅读也酿成了我另一个长期的兴趣,喜欢看正剧,尤其是历史剧。从电视剧《汉武大帝》(58集)开始,《三国演义》(84集),《贞观长歌》(82集)《大明王朝》(46集)《康熙王朝》(50集)《走向共和》(59集)《北平无战事》(53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44集),等一系列的历史正剧,常被我反复地看,几乎很多部电视剧都看两遍以上,《汉武大帝》和《大明王朝》至少四遍。
当我在看这些电视剧,在了解历史人物、历史背景与历史事件时,常感受到的不只是人物的精神和时代的气魄,还有那种撼动世界的硬气,比如《汉武大帝》。我甚至觉着这些电视剧其实并不只是对历史事件的再现,还有着某种暗示人生的功能,能影响我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和判断。虽然,我自己并没有什么大的事情要处理,但常常会不自觉地把历史人物的态度与观点灌输到自己身上,用历史人物的语气来面对生活。
当然,这是很多年前的阅读感受了,那其实是一种文学阅读的后遗症,是太投入的结果,也可以说是一种审美的沦陷,堂吉诃德不就是一个因阅读骑士小说而走火入魔的例子吗。换句话说就是阅读上的儿童状态。
现在看《人民的名义》,这样的正剧,在被紧张刺激的剧情深深吸引的同时,我更多的是被“现实的想象和想象的现实”所吸引,也就是说,能通过这一影视剧可以更好地了解现实,能扩充我对现实的想象,虽然它也不一定符合现实。看看官场是一个什么东东,虽然自己没可能进入其中,即使在其中都活不过第一集。但,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细致微妙与盘根错节,看着确实提心吊胆。然后,深深地感觉还是现在的自己比较安全。就像自己读《二号首长》的时候,真是佩服作者的想象,跟真的似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感觉现实应该就是这样的。
每天看一集,挺好。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