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敦刻尔克》有感
文/慕心
昨日应好友邀请随机买了两张当下评分还不错的电影票,电影的名字是《敦刻尔克》。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法联军因为在德国战场上的一次军事失误引发了这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当然,撤退的地点就在法国与比利时边境的敦刻尔克地区。
事件的起因源于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闪电般的进攻,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同年9月3日,英国和法国出于共同利益的考虑向德国宣战。然而令人奇怪的是,英、法联军躲在自己布置的马奇诺防线后,并没有对波兰国家给予实际的军事支援。在对德国宣战期间,法国曾象征性的发动过一场“萨尔攻势”。当然这场象征性的攻势取得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战线仅仅向前推进了5英里,法国军队占领了大约20个左右的无人村庄。这种“胜利”对于这场战争的意义几乎为零。与此相反的是德军的进攻可不是游戏,9月7日,德国军队迅速占领华沙,波兰至此彻底沦陷。德国军队对于英、法联军的这种“奇怪的战争”也是大惑不解。希特勒很清楚英、法两国的谴责无疑于作作势而已。这就好比受困的羔羊对着饿狼装腔作势的空吼,最终只会暴露自己的恐惧。该是战争解决的还得靠战争。德国军队的进攻丝毫不受任何影响。英、法联军的不战和假战反而让德军率先占得有利先机。德军在战场上的连胜导致1940年5月10日,德国正式开始进攻西欧。希特勒将大量的军力投入西欧战场,这与英、法联军的消极应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史料记载,当时德军共出动了136个师,3000多辆坦克。希特勒将这些部队分为A、B两个集团军群开始猛烈进攻比利时、荷兰、法国、卢森堡,西欧战场正式拉开了帷幕。当时与德国实力相当的是英、法、比利时、卢森堡及荷兰共同组成的147个师,约300多万军队。然而,由于法国领导层战略决策上的呆板与保守,他们并没有主动进攻和做好防守计划。只是自己沉浸并寄希望于自认为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上,从而实际上对德国宣而不战从不主动出击。法国虽然偶尔在其与德国边境上进行小规模的“小打小闹”(萨尔攻势),然而,却最终并没有发动大规模的有效进攻从而改变战局。
自古以来,战争的取胜在于出其不意和掌握战争的先机。没有人会配合你而乖乖进入你设置的圈套中。法国军队认为德军进攻其必定会进攻马奇诺防线。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德军并没有直接攻打马奇诺防线,德军将领海因茨・古德里安在战场的部署上表现出了绝对的聪明和冷静。他率领德国的装甲部队首先攻打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并成功的绕过马奇诺防线从色当一带撕开一道口子,成千上万的德军由经此地潮水般的涌入法国腹地。前方紧张的形势让刚刚上任英国首相不久的丘吉尔头疼不已。5月16日,丘吉尔紧急飞往巴黎与当时的法国总理雷诺会晤。然而,根据后来丘吉尔本人的回忆,雷诺已经认定自己输掉了与德国的战争,法国政府更是将大批重要文件烧毁准备撤离。当时的法国可是号称“欧洲第一强国”,雷诺说自己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的话所传达出的讯息可想而知。然而横渡英吉利海峡的英国远征军的命运会将如何谁也难以预料。
丘吉尔最后只能无奈的将自己派出的部队撤回。那么问题来了,加上法国军队共40多万大军如何撤退成了当时最大的难题。德国装甲部队的猛烈进攻,本就在战场失利的法国就像是一个被打穿了的筛子,法国境内已经没有可以撤退的地方了。此时显然只有一条退路可走,那就是40万大军横渡英吉利海峡,退到对岸的英国。这对于英国士兵来说家就在对面,但是却望眼欲穿。
如果世界地理学的好的人都应该知道,当时留给军队撤离的港口只有三个,但是加莱和布伦海峡已经被德军占领,那么敦刻尔克港口就成为了英法联军撤退的唯一选择。5月21日,德军直逼英吉利海峡,从而把近40万英法联军逼在法国北部,40万大军被德军逼到了敦刻尔克港狭长的沙滩地带。宽广的海岸和茫茫大海反而更容易成为德国空军轰炸的目标。更为严重的是时间每过一分钟德军的脚步就离英、法联军更近一步。倘若德军能够派出足够的空中火力对联军进行肆虐般的狂轰滥炸,再加上海岸上的炮火和坦克部队的强势进攻,英、法联军就算个个长了翅膀也插翅难逃。敦刻尔克海港无疑就是他们的葬身之地。英国首相丘吉尔到时候恐怕连三个人都撤退不了,更别说要至少3万人。
然而,历史是没有既定的剧本的。当德军从西、南、东三个方向向敦刻尔克步步紧逼,当时德军最近的坦克离这个港口仅仅10英里。十英里!英法联军三面受敌,背面是海。危险就在眼前,英、法联军战士个个屏住了呼吸并陷入了彻底的绝望中等待即将来临的死亡。然而,奇迹发生了!5月24日,德军的坦克部队接到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命令。战争突然停止了2天。就这短短的2天却给英、法联军的撤退赢得了相当宝贵的机会。后来,历史学家和军事学家们纷纷对于希特勒这一奇怪的命令进行了各种猜测(详见史料)。然而,不管希特勒当时出于什么理由,这对于英、法联军来说是无比幸运的。祖国就在眼前!没有什么比活着回去更让人幸福的了。5月26日晚,代号“发电机行动”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正式拉开了帷幕。当战士们看到祖国人民自发而来的“无敌舰队”时,他们才真正地看到了活着的希望。电影一开始,成千上万的士兵排了长长的队伍等待撤退时,这样的镜头是多么的接近当时联军的真实处境。诺兰也不愧是大导演,当然在撤退的具体过程中诺兰将更多的镜头给了那些无助的士兵,他要在此影片中探讨人性最真实的东西。所以我们看到德军的战斗机在空中咆哮时,等待救援的士兵和将领都是齐刷刷的抬头仰望天空直到危险逼近。因为你很难分得清楚是敌机还是自己人。直到空中扔下炸弹从身边爆炸时一切都为时已晚。后来英国政府在国内进行全国总动员,凡是拥有船只的人们都要前往敦刻尔克,帮助英国海军一起撤退。
在战争面前没有任何人迟疑,英国民众自发的驾驶着自己的私人船只冒着漫天的炮火出海了,内河船只也都奇迹般地开出了海。据记载,当时共有693艘英国船只和168艘法国船只参与了这场大撤退。英国皇家空军也是出动了自己最宝贵的战机作为空中掩护。影片中出现的喷火战斗机和飓风战斗机都是真实存在的,尽管后来有人质疑英国皇家空军保留了一定的私心,并未倾其所有。然而事实上却是所有出战的飞行员都是用自己的生命在阻截德军战机。当影片中士兵们抱怨该死的空军在哪里时?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英国皇家空军并非没有任何作用。相反,英国皇家空军在撤退期间平均每天出动300架次飞机,有力的阻截了德军的空袭,同时英国皇家空军共击落德军战斗机上百架。(注:此处之所以没有具体数字是因为对于这些数字没有统一的标准,为了不误导读者故而使用概数代替)以当时的情形看,德军拥有近300多架轰炸机和500多架战斗机,即使是皇家空军杰出的防御大师帕克少将自己也承认,不可能对于在大海上撤退的船只和陆地上正在投入战争中的远征官兵的空中掩护做到面面俱到。相反他们在此次撤退的功绩不容抹煞。影片中诺兰也是这样给观众们呈现和传达的。后来时隔四年之后的皇家空军和美国盟友一起创造了又一个历史奇迹。皇家空军在诺曼底上空为陆地提供了强大的空中火力支援,并形成了绝对的保护伞,将德国空军驱逐出天空,为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提供了保障。针对“该死的皇家空军在哪儿?”这样的问题和质疑,英国皇家空军足足用了长达四年的时间来向当时的士兵们重新作答。
把战争的还给战争,这是每一位从敦刻尔克大撤退回到家乡的将领和士兵们最该得到的释怀。把电影的还给电影则是诺兰作为一名享誉世界的大导演应该回报观众和自己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对于当时的英国和法国,甚至于每一位从撤退中活下来的士兵而言是恐惧、罪恶、羞辱和创痛。然而,战争终归是战争,没有人包括军人在内理所当然的为哪一场战争负责。诺兰给我们传达的正是如此。在战争这场大熔炉里,人性的本质是最容易暴露的。每一位被炙烤的灵魂都会发出本能的绝望和恐惧。诺兰希望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释怀,尤其是当时等待救援的士兵和参与到撤退的每一位将领甚至是皇家空军都能够对这段历史不再“耿耿于怀”。好比经历过战争创伤后遗症的一位士兵将乔治打伤后,他又出于对于安全感的极度缺乏,在道森父子驾驶着“月光号”在救援时,他作为战争的受害者却以船已满员为由拒绝搭载另一名战争受害者。我个人认为诺兰将人性最真实的东西呈现给观众,这不是为了让那些曾经在敦刻尔克大逃亡中的士兵感到羞耻,相反他所要传达的是另外一种理念。那就是战争带给人们的毁灭性不仅仅是城市和房屋的摧毁,更多地是将人性的本质进行炙烤。因此,没有任何一个灵魂能够优越于另一个灵魂而做出更加圣明的决定,生存是人的本能。当然,后面影片中的道森父子在创伤后遗症的士兵问及到乔治的情况时,士兵问道“他没事吧?”原来因为打伤乔治而愤怒不已的彼得此时很平静的回答:“没事”。是啊,暴力的引起和治愈从来都是归结于暴力本身。诺兰很聪明地通过道森父子前后的态度转变从而含蓄的表现了当时的普通民众对于战争的态度。既然战争已经无可避免,那么只能将战争的东西还给战争。因此,后来的人们更应该对这段历史释怀,没有一位从敦刻尔克撤退中回来的士兵应该受到谴责。正如影片中的台词所说,回来就好。如果真的有,那就是战争的发动者。这场撤退我们记住的不应该只是羞辱。正如丘吉尔在事后所说:“我们挫败了德国消灭远征军的企图,这次撤退孕育着胜利”。
我们且不说当时丘吉尔是怎样的英勇果敢和雄才大略才将33.8226万人成功撤离。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假如德军不停止对其陆地上的猛烈进攻,同时又能够派出足够的空中火力进行猛烈打击的话。丘吉尔的那番撤退孕育着胜利的言论将成为永远的笑话,而不是一个天才级将领的豪情万丈。
总而言之,敦刻尔克大撤退创造了历史上的奇迹!在这次撤退中希特勒自己亲手放走了英、法联军。这或许是德国法西斯注定的失败吧!
注:此文写于2017年9月4日晚,经过连续两次的校正和修改,本人作为一个不懂历史的人只是将大量的史料进行了一番梳理而已,其中也不敢过多的加入自己的个人观点。历史终究是历史,我们只能无限的接近它,却永远不能身临其境。因此,每一步的探索只是离真相更近了一步,并不是我们已经掌握了全部真相。诺兰的影片中从头到尾都是在探索撤退中士兵们的反应,然而普通民众在战争中遭受到的创伤与危险可想而知。还原战争的目的不是想再次激起仇恨,而是我们能够深刻的认识到战争的毁灭性,如果哪一天战争真的来了,谁都不要想着心存侥幸。
- 《敦刻尔克》观影有感
- 观《敦刻尔克》有感